光阴如流水般悄然滑过,每一滴都蕴含着生命的韵律和世界的秘密。
它在晨曦的柔光中苏醒,又在夜幕的静谧中沉睡,无声无息中编织着岁月的长卷。
它轻轻拂过枝头,绿叶便悄然换上了金黄的外衣;它悄悄划过脸庞,青春便微笑着让位于沧桑。
光阴不言不语,却以最深沉的笔触,描绘出生命的轮廓,雕刻出世间万物的风采。
它既是温柔的诗人,又是无情的审判者,在感受其流转之美的同时,也警醒于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距离顾风领取数学最高奖菲兹奖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月。
自从那天之后,他就成了大夏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然而成名也是有代价的。
现在顾风走在路上就会有人远远的指指点点、拍照录像。
采访的,电视台预约做节目的一波又一波。
这个月除了上班之外,最多的业务就是接受采访上镜,配合着宣传医院和科室。
之前连番做手术都没有让顾风感觉到疲劳,但这段时间他是真的感觉到有些累了。
幸好这一个月内自己布局的研究团队找到了两个抑郁症的靶点。
下一步计划通过电刺激来调控这几个靶点,尝试着调控情绪。
如果成功的话,就能够让重度抑郁症患者重新振作起来。
而新药研发的团队也在快马加鞭不断地努力推进。
首先是药物靶点的发现。
常见的靶点包括受体、酶、离子通道以及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通常来说,受体蛋白是占绝大多数的。
针对想攻破三大覆盖面极广的慢性病,它们本身已经有不少现成的靶点了。
不过这些靶点目前只能够控制,而起不到根治的作用。
所以顾风给出了一些方向,团队的一部分在夜以继日的寻找新靶点。
另一部分重要的工作就是新化合物实体(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一般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得到具有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的一类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通常可以通过直接提取、有机合成、分子改造等三种方法获得。
很久以前在药物研发的早期阶段,直接提取的方法占据了主要地位,从植物、动物或者微生物体内直接提取。
比如用于肿瘤化疗的紫杉醇最早是从太平洋红豆杉中提取的。
一些疫苗和激素也都是提取自动物体内。
当然,也有一些药物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得到。
比如用于高脂血症治疗的洛伐他汀是就是从土霉素的发酵产物中分离提取得到的。
有机合成主要通过化合物的分子设计、新化合物合成、化合物体外活性筛选以及疾病动物模型筛选而得到。
但并不是所有合成出来的化合物都具有很理想的生物活性。
所以往往需要针对这些化合物。
采用生物实验手段在细胞水平上进行筛选,得到有活性的先导化合物。
下一步才能继续做特异性的疾病动物模型筛选。
分子改造,则是利用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技术将目标分子进行改造。
顾风的团队主要采用的是后两种方法。
哪怕顾风已经有了顶级的化学和医学实力,能够大大的缩短传统药物研发的时间,但药物研发的道路仍然是相对漫长的。
........................................
大洋彼岸。
霍普金斯医学院神经医学中心。
一个月前,他们的中心负责人丢下来一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