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地利的精心改革之下,西部乌克兰人在经济上受益良多。哈布斯堡家族的“开明君主”制度更赐予乌克兰人在宗教和文化上巨大的自主权。奥地利皇帝巧妙地在罗马天主教和希腊天主教之间实施对等原则,使信奉天主教的乌克兰人感动至泪。
为了从波兰文化的主导地位中解放出来,奥地利人开始引导乌克兰人进行文化改革。他们的初衷或许只是希望培养一个对奥地利忠诚的精英阶层。然而,乌克兰人却在奥地利的默许下成功推广了乌克兰语言。
到了1914年,加利西亚已有超过2500所使用乌克兰语的小学和16所高校。相比之下,俄罗斯则在1900年仍然禁止在基辅出版乌克兰语的书籍。这种宗教和文化政策上的差异让奥地利统治下的乌克兰人对哈布斯堡家族充满敬仰,对他们忠诚不二。
面对战争的压力,大部分乌克兰人选择迁移到帝国的腹地,他们渴求的是皇帝弗朗茨一世的公正,而非斯拉夫兄弟的拥抱。乌克兰总拉达则号召乌克兰人加入奥匈帝国军队,为他们心中“最伟大的朋友”奥地利反对他们视为“最凶恶的敌人”的俄国而战。
... ...
在战机的钟声逐渐接近之际,乌克兰总拉达的领导人寻求与康拉德的面对面会谈。这位领导人,内心充满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胜利的渴望,希望组建一支乌克兰的武装力量,成为战火中帝国的一股新力量。
在夕阳的余晖中,伊万·库奇玛看着面前崎岖的道路,脸上洋溢着坚定而神秘的光辉。他的目标,那个坐落在山丘上的指挥部,现在只是一个遥远的轮廓。然而,他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让他胸怀豪情。
他的同伴,斯特潘,站在他的身边。这个在政治和军事领域都有深入了解的人,就像一道引领他们前行的灯塔。斯特潘的目光从伊万·库奇玛身上扫过,他能感受到库奇玛那熊熊燃烧的热情。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彼此的伙伴,而现在,他们共同的目标,让他们的关系更加牢固。
他们开始上山,步伐虽然缓慢,但却充满了力量。道路陡峭,斯特潘不时停下来帮助库奇玛稳住脚步。尽管他们穿越的是陌生的领土,但是他们的决心使他们保持了前行的勇气。
晚风拂过他们的脸颊,带走了疲惫,留下的是希望。伊万·库奇玛望着山顶,心中的期待和决心让他的步伐更加坚定。他知道,只有通过这次旅程,他才能让他的乌克兰人民获得更多的尊重和权利。
在19世纪的欧洲大陆上,民族觉醒的风暴席卷而来。然而,在这场全欧洲的激进运动中,加利西亚的乌克兰人却显得格外“反动”。他们并未选择与时代同流,而是选择了对奥匈帝国的无比忠诚,挺立在奥匈帝国的保护伞之下。
这并非源自无知或被迷惑,而是他们精打细算的选择。乌克兰人在奥地利的恩赐下获得了选举权,尽管这份权利相比波兰和匈牙利的自治权显得微不足道。然而,在他们看来,这是向更大权益迈进的一步。正因如此,当波兰人在1848年试图谋求自治时,乌克兰人领导的“总罗斯拉达”站出来反对,以维护他们在奥匈帝国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