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宁有时候都会被问的有些不耐烦,相同的话也只能重复又重复。
她一开始打算招15个人,等到食品厂的业务稳定下来,她会考虑招更多的人扩大经营。
现在是80年代,一个新公司一下就招15个员工,已经是很大的手笔了。
宋宁筛选了一下午,最终亲自确定下来了30个人,这30个人还需要进行最后的面试环节。
原本当场就可以出结果,但是她现在太忙了,而且因为她给出的待遇高,过来找工作的人很多,宋宁肯定也是需要挑拣的。
这些找工作的人当中有一部分是附近村子的居民,这些人的优点是不需要提供住宿。
但相对的,他们的条件好,做事情可能就不会那么认真。
宋宁一个人要统筹大局,自然需要权衡。
她还想找一个合格的领导人,相当于厂长这样的职务,这样一来可以接替她的部分工作,宋宁相对来说会轻松很多。
现在这个年代,能够开得起公司的还是不多,很多普通人根本做不到厂长这个位置。
也因此宋宁想要找一个有管理经验的人并没有那么容易。
其他的底层人员都好确定,这样的核心人员却让宋宁操破头都找不到。
宋宁收下了这部分人的简历,让他们明天下午4点去工厂接受面试,到时候还会安排短时间的试工。
过来面试的人也想看看工作的环境,他们最担心的是工厂能不能发得出工资。
也因此这个面试大家都非常愿意去。
一切都敲定下来,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
这时候出来面试的人已经很少了,宋宁也起身开始收拾东西。
她带过来的东西太多,宋宁是推着架子车出来的。
她把所有的东西收到车上,然后准备往回走去。
宋宁完全不知道,自己今天因为高兴认了王治敏夫妻当做爸妈。
他们吃完饺子就把电话打到了儿子那里,跟几个儿子女儿分享了这件喜事。
老两口高兴的跟个孩子似的,还热热闹闹的把今天做饺子吃饺子的事情也说了一遍。
他们两夫妻一个是小学副校长,一个是大学教授,对待孩子都是非常严厉的,不然那几个孩子也不会这么容易成才。
像今天一样兴高采烈的说一件事情,对他们来说还是头一回。
沈振辉电话里问起宋宁哪里去了,王治敏笑呵呵的说出去招工去了。
设备已经到位,宋宁肯定不会让它们闲着。
沈振辉也替父母感到高兴,同时感慨宋宁是个知恩回报的人。
跟父母挂断电话以后,沈振辉很快就跟刚从国外回京的一个老下属打了电话。
这名下属是个30来岁的年轻人,在他的公司担任高层,若不是他父母重病,他也不会想着回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