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知府直勾勾地看着谢长安,呼吸都变得粗重起来。
他一个箭步冲到谢长安面前,一把抓住他的手,直接问道:“伯爷,您能否给下官透个底?您手中究竟还有多少好东西?”
“这个真不多。”谢长安摆摆手,“就是还有两种粮食没有收上来,反正也就这几日的功夫,宋知府不如等上几日,再上奏折。”
他自家的种的东西,总不好自己写个折子递给皇帝,为自己邀功。
既然宋知府想要代劳,这事不如交给他来做。
谢长安笑得一脸淡定,气得宋知府一阵手痒。
他都快嫉妒死了,谢长安还在这儿跟他装傻!
他就不信,谢长安心里不清楚这些高产作物的重要!
这个混账东西!
他到底是怎么忍住不笑成傻逼的?
真是个好运的混账!
这么好的事,怎么就没让他遇上!
难道是因为谢长安长得好看?
不对,他怎么信了谢长安的鬼话?
那些种子哪可能是什么神仙异士送的?
谢长安分明就是在瞎扯!
宋知府又是嫉妒又是好奇,于是片刻也不愿等,应是让谢长安带他去看那两种粮食。
谢长安无奈,只好带着他去了红薯地和玉米地。
然后让人收红薯和玉米。
于是,宋知府再次被狠狠震撼了。
红薯的产量居然比土豆还高!
最低的也有三千多斤,最高甚至达到了八千斤!
而玉米的亩产量,最低有五百多斤,最高则有一千二百斤!
不过土豆的产量也不低,最高的有六千斤。
宋知府不知道的是,这些最高产量,其实是谢明月偷偷用了高效肥料的缘故。
因为肥料下得足,种子又好,这才能够达到高产。
而这些最高产量,其实还没达到种子的理论产量。
而那些最低产量,也是谢明月有意控制。
毕竟无机肥的事还得慢慢想法子,她根本供应不了。
到时候别人拿到种子,若是产量太低,必然要惹来质疑。
所以她故意控制了低产,如此一来,将来别人达不到高产量,也就怪不到她头上。
更不能质疑她和父亲弄虚作假。
宋知府自然不会知道这些内幕。
他这些日子每晚睡觉都会笑醒,在看到最终统计出的产量后,更是迫不及待写了奏折,命人快马加鞭送去京城。
而就在谢家忙着秋收的时候,远在京城的熙宁帝早已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大皇子顾流云在皇庄亲自下田种的水稻,竟然竟是达到了五百斤的超高产!
远胜于附近其他稻田。
如此祥瑞之相,让他如何不欣喜?
不光熙宁帝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大皇子一系的官员也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自从五百多斤的超高产被统计出来,每日都有官员上书表彰顾流云,请求熙宁帝将顾流云立为太子。
熙宁帝虽然兴奋,却始终犹豫不决。
他觉得自己春秋鼎盛,还没到必须立太子的时候。
而且就在不久前,顾流光回京遇刺,还牵连到顾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