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唐诗语喜欢看书,她还特意抽时间去了一次公社的废品收购站,花了一块钱从里面买了十斤的旧书。
她也不识字,也不知道书上是什么内容,就捡有字有画保存比较完整的旧书挑。
还在犄角旮旯里发现一个挺好看的木匣子,她连木匣子一起买回来送给了唐诗语,让她闲着无聊就看书打发时间,只要不东想西想就行。
宋辞岩比不上老丈母娘贴心,于是就隔三差五的从公社买肉回来。
他每个月有一斤肉票的标准,他不光把自己的肉票用光,还跟同事换了不少肉票。
再说宋辞岩也很会变通,没票买肉,那就买猪杂或者猪筒骨之类的,这些东西不要票。
于是唐诗语就过上了在这个年代少有的两三天吃一次肉的日子。
虽然一次只有二两左右。
可那也是肉啊。
宋老娘也很关心唐诗语这一胎,儿子给儿媳妇儿买肉,她没想过儿子有了媳妇儿忘了娘,而是把自己攒的鸡蛋拿出来给唐诗语补营养。
唐三这个没有家累的哥哥,更是每天晚上都要去河边看能不能摸到鱼虾螺蟹啥的。
唐诗语又不是没有心。
大家这么关心她,虽然更多原因是在肚子里的孩子身上,可她也开始学着调整自己的情绪。
干活儿,读书,甚至百忙之中还把那张电视机票拿了出来,让宋辞岩帮忙换成了缝纫机票,把缝纫机买了回来。
还跑到公社商店去买了点毛线回来,想学着织毛衣。
人嘛,只要忙起来就没工夫东想西想了。
果然,在她逼着自己忙碌起来后,那种悲春伤秋甚至有时候会出现的为什么是我之类的负面情绪就越来越少。
等到农忙结束的时候,她的情绪已经彻底调整过来了。
二大娘也终于敢跟她说闲话了:“你现在总算好了。”
唐诗语觉得纳闷:“我一直很好啊,怎么了?”
二大娘撇了撇嘴:“你还还很好?你没看你前段时间的样子,整天跟个爆炭似的,一旦就炸。”
“人家跟你说话,你张嘴就怼,有时候说话还特别难听,可把人给膈应的不轻。”
“这段时间都没什么人找你说话了你都没发现吗?”
唐诗语眨眨眼:“我没发现啊。”
她还真没发现。
她只把村里人当熟人,从来没当过朋友。
既然不是朋友,她也就懒得刻意维持人际关系。
基本上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态度。
可要是有人在她面前阴阳怪气,她是毫不客气张嘴就怼。
以至于她还真没发现这段时间往她跟前凑的人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