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说了,本来这段时间打算当废铁处理的。
既然他们想要,卖给他们也不是不可以。
但是有个要求,必须让他们家孩子进厂里工作。
大队长多机灵一个人啊?
当场就说这孩子挺机灵的,本来是打算让这孩子管供销这一块儿的,不过家长比较了解孩子,问家长觉得孩子适合干什么。
供销和后勤自古都是肥差,这下他家长还有啥说的?
赶紧说孩子还小干供销就可以了。
然后,双方迅速签了合同,人家甚至连定金都只要了五十块钱意思意思。
签了合同之后,大队长就让那个知青留下来先跟被服厂会织尼龙袜的人学学,等回来后先给大家当一段时间老师。
其实说白了,就是给知青放个假在家里好好的跟父母团聚一下,回来后也安排个轻松活儿。
这下好了,两下欢喜。
大队长就迅速跑回来找人找车拿钱。
村里的几个干部把这事儿捂的挺严实,一直到设备弄回来,又弄了点材料,才开始挂牌跟村里吆喝要招工的事儿。
唐诗语:“……挺好的。不过光那个知青一个人能教的过来吗?”
大队长哈哈大笑:“开什么玩笑?他一个男孩子,学什么织尼龙袜,咱第二次去的时候可不光是去拉机器的,还跟人家商量好了请个专门的师傅来教人呢。”
大队长是个能耐人,东西都买了,干脆大方到底。
请师傅不光出工资,还包人家食宿。
只要请人家教会两三种款式就行了。
等这边挑出试用工人,就要专门去城里接师傅呢。
唐诗语:“……”
行吧。
果然不愧是当了好多年大队长的人,想事情就是周到。
唐诗语不打算进厂里,这事儿就跟她没啥关系。
不过大队长信守承诺,还是把唐三也给招进了供销科里。
唐三,那个知青,又找了本村两个能说会道胆大心细的女人,都是已婚妇女,这个供销科就成立了。
师傅还没请来呢,他们已经被撒出去调查市场看能不能先谈下来几个国营店或者供销社之类的了。
他想走的是基层路线,盯上的是各个生产队的供销社。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他们一个村办工厂,跟人家那些干了好几年尼龙袜生产的工厂不一样,人家资历老合作方多产品样式也多。
他们目前就打算生产三种相对简单的款式,价格上跟人家那些大厂不能比,那就只能走几层路线。
先把生意做起来再说其他的。
培养自己的尼龙袜设计师是重中之重。
唐诗语:“……”
价格便宜又好看,她想不出那些生产队直接拒绝的理由。
村里正忙的时候,唐诗语去公社转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