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唐诗语问话的知青扭头笑了下:“这是粉碎机,畜力粉碎机。”
“用这个东西铡东西,比咱们平时用铡刀快的多,而且因为里面刀片多,铡出来的东西也很碎。”
“以后咱们铡玉米杆儿啊麦秸秆啊红薯秧子啊花生秧子啊什么的就不用那么麻烦了。”
几句话的功夫,那个出口下面又多了一堆碎屑。
而往桶里加东西的手还没停下。
村民们看的又是好奇又是惊讶:
“真的很碎啊。”
“这个倒是不用费力了。”
“就是,以前我铡东西,铡到最后腰都没知觉了,站都站不起来。”
“谁不是呢?这玩意儿好,这玩意儿只要一直往里面加料就行了,人家自己就能打碎。”
知青还有些遗憾:“可惜咱们村没有电,要是有电的话,装上个电动机,这玩意儿还能快上十来倍。”
大家都被惊呆了。
连大队长也没控制住:“快上十来倍?”
知青有点迟疑:“是不是太慢了?应该还能再快的。”
“不过咱们生产队没有电,也没有的电动机,我们也没机会做个实验,具体能再快多少我们也不知道。”
“十倍是我们估算的最低数值,真实数值的话应该再快上个两三倍吧?”
说真的,没有设备,全靠计算,他们最近真的很费纸费笔啊。
还是大队长知道他们在搞什么后,不光想办法给他们搞了一箱粉笔和一块一米长的黑板,还给他们弄了了一摞本子和一把铅笔。
不然光买这些东西他们也要把钱给花完了。
这些东西单买不算贵,就几分钱而已,可是这样一直用的话,用起来就非常可怕了.
靠工分分的这点钱养活自己都不行,更不要说这些额外的支出了。
没办法,凡是下乡好几年都回不去的,大家嘴上不说,其实心里都默认自己是被抛弃了。
不然家里要是真的在乎的话,顶多一两年两三年,家里就会想办法把他们给弄走。
要是家庭条件普通,没办法把人弄走的,也会经常寄些财物好让他们在农村生活的容易些。
可实际上呢,除了刚来一两年的新知青,很多人也就刚来的那一段时间能接到家里的支援。
过个一两年,这些支援就不见了,再过个一两年,有的家里连信都不写了。
凡是下乡的,最少也是念过初中的,甭管成绩咋样,在上学还不是义务教育的时候,能考上初中的人其实都不笨。
因为真正笨的人连小学都毕业不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知青点里都被绝望笼罩着,别说谈情说爱了,有的人甚至还赌气想死一死。
然后大家也做出了不同的选择,没希望的选择了在本地结婚,还抱着希望的,依然在苦苦的坚守着。
可是坚守实在太难。
一点希望都看不到。
很多时候他们自己都在怀疑自己的坚持是不是还有意义。
有的甚至已经忘了当初下乡的意气风发,也忘了还想着回城,更忘了还可以在本地结婚。
他们只是自暴自弃的想着,算了吧,就这样吧。
谁知就在他们绝望的时候,大队长却给了所有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