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癞子带着人,一直带到半山腰的山神庙才停下来,指着山神庙旁边大约五十米处山洪冲出来的沟沟说道:
“我就是从那里捡的。”
“我后来又来这边找了好几次,还在周边找过,再也没找到过。”
打头的领导皱眉:“你闲的没事儿来这么远的地方干啥?”
这地方说是半山腰,可那是翻过山顶另一边的半山腰。
再往西,就是连绵不断的山头。
村里人就算捡柴火,一般也是在山的东边活动,而且多是山脚下,等闲不会上山,更不会翻到山的这一边。
现在又不是解放前的时候,山神庙还算香火鼎盛。
现在长时间没人来这边,通往这边的羊肠小道都被荒草野树给侵占的差不多了。
他们这次过来,光是砍路上的枝枝叶叶拔草就用了不少时间。
宋癞子闲的没事儿跑这么远干啥?
宋癞子闻言低下头了不吭声。
他进山来还能干啥?
不就仗着熟悉地形过来弄点野物要么自己吃要么卖,这还用非得扒出来说吗?
领导也知道这小子不安分——安分的话也不会捡到那么多东西了。
宋癞子家那个小水缸里,光金条就有十来根,银条也有十来根。
算下来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大队长唐俊旗带着一缸子这玩意儿和会计以及李玉环找到公社的时候,公社领导都吓了一跳。
讲道理,朱官营这一片一直很穷的。
以前出了名的十年九旱,一到青黄不接的时候就得集体出去逃荒要饭。
靠山村不少人出去逃荒就再也没回来——可能是死在外面了,也可能是在外面成家了。
能联系的还好,不联系的家里早就当没这么个人了,免得想起来伤心。
朱官营这片地方这么穷,虽然也有一些资本家啊地主啊什么的,但说真的,真的富裕不到哪里去。
据说刚解放打土豪劣绅的时候,最有钱的一家资本家里,也就只有不到两万的银元而已。
两万银元看着多,可实际上连一个留学生出国的消费都供不起。
所以大家一直穷的很理直气壮——资本家在这边都发展不起来,我们普通人发达不了那不是理所当然的嘛?
而且,因为穷,教育就跟不上,教育跟不上,就出不了什么大官之类的反哺家乡,于是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解放前打仗最凶的时候,他们这边也没有什么土匪的——真的是精穷到人家土匪都看不上这破地方。
所以谁也没想过自家这边能像别的地方一样能有个什么古墓啊之类的来发掘。
笑死,穷祖宗怎么可能留下富贵墓给后代挖掘呢。
离朱官营这地方最有名的大官家乡都在八十里开外,跟朱官营完全没关系。
宝藏之类的更是听都没听说过。
哪儿晓得大家都认命祖上没有贵人,祖坟也不会冒青烟了,突然冒出来一个宋癞子捡到了大量的金银。
唐俊旗把这事儿报上去后,有好几个本地的官员当天晚上回去就开始问爹问爷,想知道自己祖上到底出没出过贵人。
——哪怕大官没有,出个大官的老婆皇帝的妃子也行啊。
笑死,根本没有。
山顶倒是有个娘娘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