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宁双眯眼笑道:“谁说义务学堂主要是教读书识字了?”
不教读书识字,那教什么?
赵宁双卖了个关子,
“我们可以教算账啊,顺手学几个字,可以教竹编,捎带手学个算账,教做家具,教种地,教做菜,教……很多东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又不是只有读书这一条出路,也不是每个人都要走仕途。”
只要不动摇读书人的利益,又能给他们博取名声的途径,这种利国利民的好事儿,他们怕是会举双手双脚赞成。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
她只是给平民百姓们提供一个改善命运的平台。
她这个点子乍一看好像有点不太靠谱,但是往深处想……是负责万民的好事。
被奶茶里的珍珠噎了一下,李玄宸咳嗽几声。
“好,回去我就找谭先生商讨一下,拿个章程出来。”
赵宁双提出的点子自然是好的,现代职业教育遍地走,不就是帮着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在她看来职业没有高低之分,虽然古代等级森严,但是在自己的阶层努力,也能提高家里的生活条件。
等百姓们都能吃饱饭,便会衍生出新的需求。
她这是从宏观进行调控。
回到府上,李玄宸就坐不住了,召集了一帮幕僚开始商量。
赵宁双在太子府的后院逛了一圈,挽起袖子,带着一帮丫鬟仆妇把后花园的地开出来,这个时候能种点儿青菜,还能种玉米,这么多好地,可不能浪费了!
天盛皇室中娶进来的平民女子不少,还没几个种地的太子妃。
赵宁双撒下的菜种生根发芽,外面关于她在后院种地的传言也传遍了。
收拾好了菜地,她又想捉几只鸡鸭养着,府上有现成的湖泊,养鸭子正好。
这几天拜帖突然多了起来,祝嬷嬷帮忙把拜帖分门别类放好。
“娘娘,这边这一摞是跟太子府交好的官员家里送来的,他们应该是来拜见您的。另一边是跟烨王殿下以及温家关系密切的,可能是来看笑话。”
中间还放着一摞。
“这里面有不经常参加京城聚会的清流人家,也有在朝堂上不明确表态的。”
意思是可以拉拢。
赵宁双洗了洗手脸,问道:“殿下呢?”
距离上次提议已经过去好几天了,能不能行也该有消息了。
“殿下在书房,跟谭先生议事。”
“娘娘,这些帖子怎么处置?”
赵宁双知道大家对她好奇。
“先收着,等我问过殿下之后,办个宴会,把大家都请来。”
想交好也好,想看笑话也好,观望也好,什么目的,人来了就看出来了。
“殿下,这个主意可行,但是需要再等几年,现在时机不成熟。”
谭信及幕僚们商量过后,一致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只不过对目前的形式来说不太可行。
赵宁双带了茶水点心在书房外面听见议论,抬手敲了敲门。
“见过太子妃。”
谭信及一众幕僚们起身给赵宁双见礼。
<!--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