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这么早?”
“早的是你。”俞兆依没好气地看着他,“几点起的?”
“六点。”他实话实说。
俞兆依诧异地看向他,“这么早?”
昨晚是都不知几点结束的,六点起床……
对俞兆依来说,起床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当老师这件事好则好,还有一点不称心的就是,得起早。
先前在中心每天六点半起床,几乎要了她大半条命。
但总归还有个寒暑假,还可以接受。
江桓嘛……
“你,以前也起这么早?”
俞兆依问的当然不是前两个月在海城的时候,而是再往前,在英国的时候,他的创业时期是怎么度过的。
有人无缘无故能忍受起床之痛苦,俞兆依是不信的。
除非是生物钟,是习惯。
“嗯。”江桓还有鼻音,“一直都起这么早。”
他话头一转,“过几天带你去英国转一转。”
“可是你……”
公司的事情,江桓好像并不放在心上。
“没什么,过几天有的是时间。”
这话的意思,有深意。
俞兆依有点担心。
*
江桓在Q大的最后一场讲座在十五号,俞爸俞妈提前一天回去了,俞兆依跟江桓定的是当天晚上的机票。
江桓一共开了三场讲座,反响都很热烈,对于搞科研或者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江桓是他们追逐的方向。
因此,尽管已经期末考结束,寒假早已经放了,还有不少学生自愿留在学校里,为了就是听江桓的最后一堂讲座。
江桓要讲的东西,褚煦早已经帮他准备好,课件讲稿一应俱全。因前两次江桓对科技势头的精辟分析,学生们对他的经历更加感兴趣。
贺教授主动联系江桓,让他第三次的时候说一说自己的创业经历。
Q大有很多可塑之才,未来也一定会走上这条道路,说一说他自己的经验,对学生来讲,也是一种案例学习。
褚煦发来的讲稿里涉及一些江桓自己的亲身经历,半真半假。褚煦很懂人心,知道人们不会喜欢看一个普通的奋斗史,于是自己编了很多夸张剧情,试图博取人们的眼球。
甚至在把讲稿、课件发给江桓的时候,还邀起功来。
【江总,读了这份讲稿,保管叫学弟学妹们奉你如神祗。】
他还真敢说。
江桓看了之后,面无表情地把这份讲稿也给没事儿干的俞兆依看了。
褚煦写了一万多个字,俞兆依看了近二十分钟,看完还有意犹未尽地看了眼江桓,“可以让褚煦写一写后续吗?”
江桓:“……”
褚煦写的哪里是江桓创业经历,根本就是男频爽文。
褚煦的稿子是这么写的:江桓在英国初初创业的时候,因有了一点成绩,抢了黑帮的一个单子,被他们挟持,要让他为自己干活,但江桓宁死不屈,黑帮大佬听说这是一个硬骨头,于是见了一面,这一见完全被他的气节所折服,跟他称兄道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