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伍磊三人一块溜出庚宝训练基地的同时,在北半球的另一边,李维和美因茨青年队,已经在去往今天比赛现场的大巴上了。
说起来,这还是李维第一次来到慕尼黑,尽管在各种媒体的口中,他早已经是慕尼黑的敌人了。
透过车窗远远眺望,能看到那座标志性的奥林匹克电视塔,那是慕尼黑最高的地标建筑,向来都是游人如织,此刻也不例外。
但李维更关心的,是电视塔附近那一片低矮的建筑群,尽管由于相隔太远,有些看不真切,可他知道,拜仁慕尼黑的主场奥林匹克体育场,就坐落在那里。
虽然没有后来的新主场安联球场那样炫目而科技感十足,但没有人会忽视这座体育场,一方面是因为它是一整片特大型体育建筑群的核心——这里整整包含了33个大型体育场馆,还有能容纳名运动员的奥林匹克村,因为这是慕尼黑政府为了迎接1972年夏季奥运会而倾力打造的体育公园。
另一方面,拜仁慕尼黑在这座球场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他们在这里整整参加了750场比赛,赢下了其中的551场,先后捧起了30座冠军奖杯,其中包括4座欧洲冠军杯。
此外,他们还在这里参加了127场欧洲赛事,取得了94胜22平11负的惊人战绩,就连二十世纪世界第一豪门皇家马德里,都在这里达成了七连跪……
当然了,那座球场再怎么辉煌,对于李维来说,也都没有什么意义。作为从利兹走出来的球员,踏上慕尼黑土地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与那座球场,只会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不过,明年夏天,这座球场作为拜仁慕尼黑主场的使命,就该完结了,也不知道,自己还赶不赶得上它的谢幕演出?
当然,即使赶上了,恐怕慕尼黑人也绝不会欢迎他的。
哦对了,听说奥利维尔倒是刚刚完成了一场对阵拜仁慕尼黑一线队的比赛啊。
李维忽然想到。
受了苏克刺激的吉鲁这些天格外地发愤图强,训练中表现优异,克洛普思忖再三,还是把他加进了这轮联赛的大名单。
而克洛普的举动,算是挽救了美因茨失利的命运,替补登场的吉鲁再次梅开二度,帮助已经跌到谷底的美因茨在主场2比2艰难逼平了拜仁慕尼黑,拿到了宝贵的一分。
这已经是吉鲁本赛季代表美因茨一线队打进的第六球,不算多,但对一个刚刚走上顶级联赛赛场的十八岁年轻人来说,绝对称得上惊艳了。
更何况,这六球是在对阵云达不莱梅、沃尔夫斯堡和拜仁慕尼黑三个对手时打进的,吉鲁可以说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梅开二度先生”了,同时,也是不折不扣的“巨人杀手”。
说起来,没有他李维,吉鲁也不会在现在就出现在对阵拜仁的赛场上,这算不算是提前为他收了点利息呢?
想到这里,李维笑着摇了摇头,收债这种事,他可不打算假手于人,还是由他亲自来做吧。
这样想着,李维收回了望向窗外的目光。
车厢内,大多数小球员们都在闭目养神,或是带着耳机听音乐,他们基本上都不是第一次来慕尼黑了,对这里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
唯二首次来到这里的,除了李维,就只有卡尔·苏克了。
对于后者来说,这不仅仅是第一次对阵拜仁慕尼黑,更应该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场正式比赛,这个时候,他又会在做什么呢?
李维有些好奇地看向了侧前方。
苏克仍旧是那一副熟悉的冷脸,似乎什么东西都不能让他动容,他仿佛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接下来将要面对的比赛,于他而言究竟有多么重要。
当然了,这也很正常,几个月的时间里,除了那一次给卢卡斯签名有些紧张外,李维也确实没见过苏克对任何事情有过什么其他的情绪。
哦对了,Money除外。
有时候李维都有些怀疑,这家伙是不是个机器人?
某种意义上来说,相比于吉鲁,李维其实更加关注苏克。
即使吉鲁已经在一线队有如此出彩的表现,但对于李维来说,这就像一部已经知道剧情的电影,哪怕再如何跌宕起伏,哪怕旁人再如何高声喝彩,在他看来都索然无味,因为他知道吉鲁总能出头的,区别只是早晚而已。
唯独苏克不同,他根本无法知道苏克的未来,究竟会是什么样子,但他知道,如果苏克可以成功,那他自己,也绝没有理由失败。
他想起这两天苏克在合练中的表现,已经没有半分初学者的影子了,这个家伙给了他太过意外的惊喜。
可是,比赛和训练终究是不同的,李维回忆起了自己当初在利兹联试训时的磕碜表现。
卡尔啊,你的第一场比赛,又会如何呢?
我很期待。
※※※※※※
慕尼黑市立绿森林大街体育场,这是拜仁U19青年队的主场。
在奥林匹克体育场建成之前,这里也曾是拜仁慕尼黑一线队的主场,能容纳人的球场,对于青年队来说,也算是很不错的了。
此时,距离比赛开始还有约摸半小时的时间,却已经有不少长枪短炮进驻了球场看台。
显然,不少媒体记者都认为这会是一场看点十足的比赛。
施内林格也在人群中,但不同的是,他却是两手空空。
因为他并不认为这场比赛有什么值得他写的新闻,就如他很早之前认为的那样,在李维身上唯一还值得挖掘的新闻,就是等他在一线队被拜仁慕尼黑血虐的时候。
他就是单纯来看比赛的,以一个拜仁慕尼黑球迷的身份。
当然了,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不能为外人道的心思。比如今天出现在现场的众多记者,在施内林格看来,正是因为当初自己那篇文章,才让这场青年队比赛有了这般热度,吸引了他们到来。
所以,他自认为可以说是这出关于李维的剧目的导演,虽然最终的正片还未上映,但他可以先来看看预告片嘛。
人有时候就是很难摆正自己的位置,就像施内林格,他就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没有李维那一句话,哪儿来后面这许多事呢?
到底谁才更能称得上这出戏的导演,不是一目了然吗?
可惜啊,跟在渔船后面的海鸥,却总觉得自己才是那个渔人。
这就不能不说是施内林格这类媒体人的悲哀了。
“对不起,请让一让!”
施内林格忽然感觉到背后被撞了一下,他扭过头,见到两个人拿着摄像机从人群中穿过。
他认得走在前面的那个人,那是李维的经纪人,好像叫什么格雷的,至于走在后面的那个,则是个中国人,虽然他不认识,但他记得在美因茨的新闻发布会上似乎见过。
这自然就是安迪·格雷和颜若两人了。
安迪是受了张伟的邀请,要为远在万里之外的李维吧吧友们现场直播,只是可惜这时视频通话还远远没有普及,虽然有几家做可视电话的公司,但产品却还是天价。
所以他能做的只有文字直播,不过他决定把比赛录下来,到时候可以传给张伟。这活儿他一个人干不了,于是就找到了颜若。
后者自然是欣然允诺,这便有了刚才的那一幕。
“好了,就是这里了。”安迪找到了位置,把摄像机架好,然后转身招呼颜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