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因茨的反击机会,交到李维来处理,他直接把球分给了前场左路的普帕洛维奇。”
……
“贝克持球推进,速度很快,啊,李维回防非常积极,他把球破坏出了边线!”
……
崇明岛上一家偏僻的网吧里,六只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屏幕。
这自然便是偷溜出来的伍磊、小维、张林芃三人了。
屏幕上不时有新的文字滚动,每一次出现,下方都会瞬间盖起几十层楼。
“又没有李维,没意思啊!”
“垃圾!”
“劳资大半夜不睡觉就给我看这个?”
……
不过伍磊三人并没有掺和这些评论的意思,他们始终关注着楼主的动态。
三人之中,张林芃显得淡定很多,毕竟年长了几岁,来网吧也是家常便饭。他在关注文字直播的同时,还开着QQ聊天窗口,不时传来“滴滴”的声音。
伍磊和小维则要显得拘谨许多,甚至俩人的目光中都透着股心虚的感觉。
这一来是因为没啥经验的两人,还担心着被教练抓个现行,殊不知这个点训练基地的教练们早就已经睡熟了;二来,一进网吧,看到大部分人开着游戏画面,少部分开着聊天窗口或是刷剧,唯独自己这边守着个寒碜的文字直播,心里难免就没了底气。
哪怕边上的人无意中瞅一眼,在他们看来都仿佛带着点嘲笑的意思。
这并非他们太过敏感,只因为类似的场面,他们已经遇到过太多次。
“这年头还踢球?”
“就是踢成国脚又怎么样,还不是耻辱?”
“你说说你要是失败了,靠什么活?你爸妈花了那么多钱,能回本吗?”
……
从他们选择这条道路开始,诸如此类的冷嘲热讽就从未停过。能一路挺过来的,不是心智极为坚定之辈,大概就是被打磨的没脸没皮、近乎麻木的混子了。
伍磊和小维尚不至于堕落成后者,但距离前者,也还有一段艰辛的历程,至少在眼下这个年纪,两个少年人难免对身边人的评价患得患失。
哪怕只是在网吧看文字直播这种略显与众不同的事,都让他们有些不自在。
但,事实证明,他们多虑了。
“漂亮!李维的预判非常精准,他断下了格利茨脚下的皮球,这是反击的好机会!”
“前场一片开阔,他看起来想要自己带球快速推进,这可是他的拿手好戏!”
当贴吧内的文字直播第一次出现了李维的高光表现时,网吧内突然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声音。
它们并不统一,有欢呼声、有惊叹声、有下意识的吸气声,但它们都不约而同地在同一时刻响起。
而紧接着——
“喔!暴力的飞铲,施魏因施泰格简直像一辆推土机,李维整个人被铲飞了!”
帖子内突然出现的文字,让网吧内骤然又响起了一阵混杂着叹气、拍桌、抱头的声音。
而在这之后,网吧里的众人才有闲暇看向刚刚不约而同发声的其他人,互相间相视一笑,带着一种找到了同类的愉悦。
伍磊和小维则不同,他们下意识就看向了对方,凝视了几秒后,却突然爆发出了一阵笑声。
“哈哈哈哈哈!”
这是他们少有的肆意时刻,因为他们突然发现,原来之前的担心都成为了多余。这里像他们一样关注着李维直播的人,不能算太多,但已经足够让他们不成为异类了。
兴奋之余,伍磊和小维却又暗暗生起了一丝羡慕的情绪:
“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这样牵动万里之外无数人的目光呢?”
※※※※※※
被伍磊和小维羡慕着的那个家伙,此时却并没有谦虚明志的自觉,反而是斗志昂扬。
因为他遇到了一个难得的对手。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这可不是李维的信条,在他看来,凡是挡在他胜利之路前面的人,甭管有没有侵犯自己,都是统统要扫进垃圾堆的。
至于所谓风度或是骑士精神什么的,等胜利之后,你就会看到了。
对于无冤无仇的对手尚且如此,像施魏因施泰格这样主动挑衅的,李维当然更不能容忍了。
正常来说,他和施魏因施泰格并没有太多对位的机会,小猪主要在边路活动,而李维的防区则是在中路。
但是,在图赫尔的新战术下,一切变得不同起来。
图赫尔自命独创的新战术,说穿了并不复杂,就是给了李维绝对的自主权,他可以自行决定所有的行动,无论是拖在防线最后担任清道夫,还是顶上锋线做支点,全凭李维自己对比赛的判断。
某种程度上,这也不算独创,更像是“自由人”战术的进一步发展。
举世闻名的“自由人”战术,来源于“足球皇帝”贝肯鲍尔的一次异想天开,这位以内锋位置出道,在边前卫位置上拿到欧洲铜球奖的天才,在1970年世界杯半决赛前,向教练提出把自己的位置后撤,以便拥有更大的自由,能够根据场上的形势适时灵活地出击或者防守,组织全队的攻防。
时任西德队主教练的赫尔穆特·舍恩采纳了这一建议,虽然接下来在这场“世纪之战”中西德未能战胜老对手意大利,但贝肯鲍尔奉献了极为杰出的表现,名垂青史的“自由人”战术就此诞生。
遗憾的是,从贝肯鲍尔之后,尽管德国人不遗余力地想要打造出下一个“自由人”,却始终不得其门,无论是马特乌斯还是舒斯特尔,都无法再续辉煌。
直到二十多年后,萨默尔的横空出世,才让“自由人”战术又一次闪耀欧洲,但,那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