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接到了球,面对斯莫拉雷克的上抢,他选择把球分给了边路的魏格尔特,一个简单的二过一配合,李又拿到了球,斯莫拉雷克简直就像是来旅游的,他的上抢起不到半点作用……”
贝拉·雷迪仍旧是他那平铺直叙的风格,波澜不惊地叙述着场上的局势,不过他很快就发现,如果继续以这种方式来解说,那就赶不上场上的变化了。
因为,皮球的运转越来越快!
雷迪不得不改变了方式:
“李、魏格尔特、李、戈贝尔、李、达席尔瓦、李、阿扎瓦格!”在说到阿扎瓦格的名字时,雷迪的音量骤然提高,接着就发出了下意识的疑问,“这球……居然进了?这球怎么就进了?”
这大概是雷迪解说生涯中极其少有的、甚至可能是第一次出现的不职业的表现,因为连他这个见多识广的资深解说员,也无法理解这个进球。
他当然不是没见过团队配合的进球,虽然06年世界杯坎比亚索的经典进球还没出现,但1970年世界杯决赛那个由卡洛斯·阿尔贝托打进的经过了23脚传递的进球,还有四年前奥维马斯面对利物浦的进球,他可不会陌生。
他当然也不是没见过从后场带球到前场一路长途奔袭的进球,光是马拉多纳一个人,光是在世界杯上,就贡献了两粒这样的进球,更别提近些年的维阿、罗纳尔多、亨利……
但他从没有见过这样的进球。
你要说它是团队配合式进球,的的确确,它确实有精彩的传接球配合,最后的机会也完全是传出来的。
可它没有多达二十多脚以至于让人审美疲劳的繁复配合,也没有全队几乎所有人都参与的团队协作。从头到尾,八次传球,六个人,不超过十五秒,简单的就好像是在做无人防守的训练一样。
印象里那些团队配合式的经典进球,不都应该是配合复杂到令人眼花缭乱吗?这样简单的进球,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而你要说他是长途奔袭式进球,的的确确,李维是从后场跑到了前场,全程主导着这次进攻。
可他既没有罗纳尔多式的超车狂飙,也没有马拉多纳式的连过数人——过掉罗西基太过轻松以至于我们都无法将之算作过人,整个过程中,他甚至只做了两个动作:传,跑。
传,跑,传,跑,传……就这么简单,简单到连贝拉·雷迪都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进球,什么时候可以变得这么简单了?
难道不应该是两边吭哧吭哧,你来我往互相攻守了无数个回合,才能有那么一个进球吗?
别看那球门长有七米,高有两米,一个孤零零的门将身边,好像处处都是漏洞,可九十分钟下来踢成个0比0的比赛还不是比比皆是吗?
雷迪无法理解,全场的球迷同样无法理解。
怎么回事?
刚才发生了什么?
不是我们在围攻对手吗?怎么对方好像才第一次进攻,而且是看起来毫无威胁的一次进攻,就进球了?
简直轻松地就像走过去顺带把球放进球门一样!
这到底是怎么了?
……
无法理解这一切的观众,加上同样无法理解的解说员,带来的后果就是全场陷入了长达近半分钟的诡异沉默之中。
于是,在场中疯狂庆祝的美因茨球员们的声音,就显得异常惹眼起来。
“李,传的漂亮!进球奖金我得分你一半!”阿扎瓦格兴奋地摸了摸李维的头,把他的发型弄成了鸡窝。
“米莫恩,你肯定是嫉妒我的发型吧!”李维收拾了一下,接着说道,“你不如拿奖金请大家吃饭好了!”
“好主意!”
“中华园走起!”
抱在一团的众人纷纷鼓噪起来,他们竟然在这个时候开始讨论起晚饭了!
这样的表现,无疑流露出了他们强烈的信心:
“威斯特法伦,也没什么了不起!”
……
当然,美因茨的这些球员本就是对克洛普的新战术感受最深的,所以他们也无疑是最清楚这套战术威力的。
他们也曾怀疑过,就这么不停的传,不停的跑,就能赢球吗?赢球是这么简单的事吗?
可是,当他们开始训练之后,才发现,原以为的简单,背后是千倍万倍的复杂!
看上去只是疯狂的传跑,但是怎么传、怎么跑,都是有章法的,比如每个接球队员的身边至少要有两个接应出球点,比如每个接应点应该如何跑动引开对方防守,甚至于精细到具体的传球和跑动路线。
最一开始,美因茨的球员们觉得这简直太荒唐了,具体的传跑路线,怎么可能在训练中就确定呢?那是根据场上形势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的啊!
但渐渐的,他们发现,当他们真的熟悉了这些路线,把这种传跑动作变成一种习惯之后,在场上似乎连看都不用看,就能感觉到队友的方位!他们不再需要过人,不再需要突破,似乎只要这样不停地跑,防守球员就再也拦不住他们了。
这些球员们毕竟是在职业赛场上浸淫多年了,哪怕他们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却也隐隐感觉到,这套战术,似乎好像大概……真的挺厉害的?
等到对阵斯图加特的时候,当他们在上半场就攻入两球让对方毫无还手之力的时候,美因茨人愈发确信了这一点。
遗憾的是,接下来就是多名主力的受伤,球队再次遭遇一波连败,把他们刚刚建立起来的信心又消磨一空。
直到现在。
这一刻,失落的信心已经彻底被寻回,而且,必将比以往更加牢不可破。
※※※※※※
场边的克洛普露出了微笑,不是因为他们领先了,而是他看到,自己的战术终于再度展现出了它的威力,而自己的球员们也终于恢复了自信。
早在和李维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就明确了自己的战术方向,但他也知道,美因茨这样一支小球队是没有实力也没有财力做到李维口中的“多核”战术的。
他只能退而求其次,让李维一个人担起核心的重担。
事实证明,首场对斯图加特的亮相,确实还不赖。
但接踵而来的伤病潮,却是他始料未及的。
这些天来,媒体对他战术打法和用人的各种狂轰滥炸,虽然让他明白了前者说话像放屁的本质,但要说他一点芥蒂没有,那也是不可能的。
明明对斯图加特的上半场展现出了新战术惊人的控制力,那些家伙怎么就能视而不见呢?
为此克洛普是憋着一股怨气的。
只是后来的连败,让他无暇考虑媒体的事,他担心球队——特别是李维的自信心,会被打击得太重以至于崩溃。
而从这个进球里,他确定了,李维还是那个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