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坤爷,大名邱大坤,在笼口村的地位类似大王村那位王三爷,属于是既有年纪也有威望的老人,直接称呼其为族长也没错,凡是重大的各类活动,他负责主事管钱,调配各家各户,分派任务。
不过这两年,邱建国已经渐渐接过了这个担子,是名副其实的村长,也是名副其实的下一任族长了。
邱明理为此疑惑过,他倒不是不喜欢父亲当村长,只是大坤爷的儿子邱建旗也是个能干的,辈分也高,感觉完全有能力成为族长啊,不懂怎么会轮到他爸。
被他问到这问题的荣正很是无奈地看了邱明理一眼,有人曾说过大凡家中幺子,多数天真纯稚,果真如此。
邱建国和邱建旗能力相当,辈分也差不多,甚至家境相差也不大,前者能够胜出的最大原因,在于邱大坤和妻子生育了一子三女,邱建旗生了两子一女,而邱建国光亲兄弟就有三个,儿子又有三个,亲侄子加一起有七个,站出来乌泱泱的一排。
农村的宗族很讲究兄弟扶持。
或者换句话,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里,其实都讲究分帮分派,因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涉及利益,人又是群居动物,讲究团队作战,自然会形成各种利益小团体。
在农村,这样的小团体往往是由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划分的。
家中男人多,在某些不可避免的冲突时刻,能够赢得更多的胜算,也容易被锤炼出各项平息事端的本事,毕竟兄弟多了,家庭关系里都会变得更复杂。
邱明理听完之后半懵半恍然:“那我大哥要想接我爸的班,是不是也要努力生孩子啊?”
“……可以尝试,但不一定能成功。”荣正有些一言难尽,不懂邱明理的理解能力怎么能这么……奇特。
多生少生其实无所谓,重点是优生。
孩子好比赌注,有人能赢,但没可能所有人都能赢。
起码以邱明理目前的心机段位来看,他就算是生十个儿子,也没有人会选他当村长或者族长。
哪怕一家只来一个当家做主的,整个村的当家的集中起来也把大坤爷的院子挤得满满当当的,邱红是带着女儿儿子一起来的,今天母子三人是当之不愧的主角。
不过现场似乎也没她们什么事。
因为邱建国早就各家各户挨个问过意见,提前沟通过了,此时不过是走个场面,大家意思意思投投票,同意邱红带着两个孩子归宗罢了。
投票结束,邱建旗果然搬出一个提前准备好的桌子,大坤爷翻开有些泛黄的又大又厚的族谱来,拿着毛笔字在后头将邱红连同两个孩子邱悦、邱诺于己卯年正月十三正式归宗的事宜写清楚了。
对,会写字也是族长的一项基本功了,也算是一道坎,毕竟以前农村里也不是谁家都能读得起书的。
自此,王小月和王家宝就正式更名为邱悦、邱诺了。
这时,邱建国也递给了邱红一本崭新的户口本,拿到邱红给他的俩孩子的新名字后,他趁着昨天镇上派出所开门,领导和印章都在的时候特意加急弄的,不然按照正常程序还得再等数天。
邱红很惊喜,道谢后拿到手一看,王长兵的那一页已经没了,变成了她婚姻状况里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丧偶”,顿时心情复杂里夹杂着开心。邱悦攀着妈妈的手臂,特意抚了抚自己的新名字,和邱红一个模子的漂亮小脸上露出一个稚气又可爱的笑容,就连啥也看不懂的邱诺小朋友,也跟着傻乐了起来。
归宗上族谱之后,就到了划分田地的时刻。
真正的重头戏。
这当然是不能瞎来的,不仅要符合现下的各种政策,也要符合族里的规矩才行,半分不能马虎,不然引发众人争端,是要闹出大事情的。
邱建国给邱红分配的稻田,是从这几年村里迁出去,从农村户口转为城市户口的那几户人家里出的。
这些人家一般都是如同邱友春那样,早早就出去外面闯荡了后在城里安了家的,为了不再交公粮和农业税,直接迁了户口。和邱友春还有个老娘在村里不同,这些人是老家再不回了,族里的事务一概不参与,于是田地就都被收回了族里。
好田早被瓜分干净了,剩下的那部分,则是没人愿意种,渐渐丢荒了的。
也因此,没有人提出异议。
邱红农村土生土长,很明白只有懒人,没有懒田的道理。地理位置决定了土壤大部分的资质不会相差太大,笼口村又是个人杰地灵的,到时候只要给够适合它的肥料,一样丰收,因此欣然接纳。
何况,邱建国或许是看在这些田都距离村庄较远,给了她足足8亩7分田!
老天爷!
邱红面上不露声色,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大半种粮食,小半拿来种菜,何愁没钱送孩子读书!
田确定了,就轮到了地。这里的“地”,指的是储水功能极差,地点在林子、沙地,不能种植水稻的地。这些地可以拿来种植耐旱度高的高粱、玉米、棉花、红薯、地瓜等作物,但位置更为偏远,而且水源上十分艰难,产出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