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计划这一年收获的成果是巨大的。
挖掘出来的预备人选一度让项目组的规模达到数千人之多。
这么多人显然是臃肿的。
【初心】也不可能把这么多人都留下,而且都捧成艺人。
即便是成益那么大的体量,留个数十人也已经是极限了。
所以需要消化,需要‘瘦身’,需要淘汰,优中选优。
这项工作在《黎明》上映前,甚至更早之前就已经展开了。
首先就是分流。
任聚让这些人自己做了一个选择,是继续追求成为艺人,还是沉下去,转而从事其他的行业基础建设工作。
这是一个选择,也是一个考验。
人的品行通常不会是恒定的,而是会随着环境和身份的变化而改变的。
这些预备人选在被挖掘出来时也许都是态度端正的优良人选,但是在项目组待了这么久,人心浮动,其实有人已经变了。
最后,其中一半的人选择了沉下去,一半人要继续成为艺人。
然后任聚告诉想要继续成为艺人的这一半人,他们被淘汰了。
所有人都对这个结果非常意外,不愿意接受现实收拾东西走人。
他们哭闹,胡搅蛮缠,甚至不择手段地想要通过各种潜规则的方式留下来。
然后他们真的被淘汰了。
这只是又一场考验。
那些平静的,情绪稳定的,已经收拾好东西离开,重新回到自己那简单普通的家里,重新过上普通生活的,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又被找了回来。
而选择沉下去的那一半,任聚同样给了他们一个考验。
还是那个相同的选择,想继续去追求做艺人的机会,还是继续从事自己现在的工作。
此时的他们已经在项目组安排下,在业内各大基层岗位上工作了一段时间。
时长基本和那些收拾东西回家的人选是相同的。
马上点头想要回去追求做艺人的机会的,被淘汰。
拒绝的,才能得到重新开始的机会。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接受项目组的摆布。
当初能做出下沉选择的人,无论是意志,心态,还是思想,都是一等一的。
这样的人对自己的人生会有更多的自主性,更理智,更能看清生活的真相。
艺人的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那么巨大的诱惑,他们也自知,艺人恐怕不会是适合自己的工作。
被项目组挖掘时,他们需要这样的机会改变自己的生活。
而现在,他们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和生活是满意的,他们并不贪求更多。
于是他们拒绝了项目组给出的选择,没有回去继续追求成为艺人,而是留在了自己的生活里。
同样的,那些在第一次选择时平静的收拾东西回家的人里,也有人拒绝了项目组。
还是那句话,不是所有人都能一次又一次的接受项目组的摆布。
当然,也有一些接受了回到项目组的选择。
不是因为利益或者其他的什么原因,而是他们更喜欢那个聚光灯下的自己,更喜欢那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