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山破庙大军的返回,为江陵再添几分热闹。
临水街的酒楼,通江渠两岸的青楼,这几日宾客络绎不绝。
今日清晨,江陵上空云雾浓稠,空气湿闷。
有见识的行人商贩,早早就准备了蓑衣纸伞,搭起了雨棚。
到了辰时,阴暗的天空终于下起了雨。
瓢泼的大雨倾泻而下,仿佛天空破开了一道口子。
密集的雨水,好似一团化不开的浓墨,让人难以看清十几米外的景象。
突然的暴雨,来的很快,结束的也快。
刚过了午时,大雨就开始变小,直至变成蒙蒙细雨。
这时候的江陵,仿佛披上了一层灰色的纱衣,整座城池都变得朦胧。
原先躲在屋内檐下的行人商贩,脸上露出一丝惊喜笑容,纷纷重新走上街头。
人们披着蓑衣,撑着油纸伞,黑色的长靴踩在青石板上,偶尔一脚不注意踏进浅浅的水洼,溅起一阵水花。
街边的杨树,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书上的枯叶几乎掉落干净。
灰色的天幕下,街边房顶上几株瓦松耸立,屋檐上一串串雨水滴落,打在长满青苔的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烟雨江陵,水墨江南。
暴雨过后的江陵,洗尽了往日的铅华,在蒙蒙细雨下有着一种山水画的美感。
文人骚客,见此美景,纷纷更换衣物,以青、白、黑三色居多。
撑着油纸伞,或拿书,或持剑,叫上书童下人,唤上好友齐齐走出家门,迈步踏入这烟雨美景。
通江渠,是江陵城内有名的水道。
此渠从长江引水,自西向东几乎贯穿全城。
而在通江渠入城最初的一段,水道宽敞,其中最者超过二十米,需要架桥方能通过。
这一段水道约有五里之长,因两岸青楼酒肆众多,平日里最为繁华喧闹,便有“江陵五里繁华道,日夜笙歌消金楼!”
五里水道之上,有大桥七座,小桥二十一。
合并号称二十八桥,其中最为出名者为“飞云青雀”。
指的便是二十八桥里的飞云、青雀两座大桥。
飞云桥边,楼阁林立,行人往来,摩肩擦踵,繁华热闹可见一般。
李煜身着青衣云纹服,外罩一件雪青纱衣,头戴一定白玉青纹冠,腰系一条回纹宝石带,腰间悬挂一枚青鱼衔珠玉佩,足踏一双黑色白底描金靴。
他面冠如玉,气质如龙,走在众人间仿佛鹤立鸡群,但转眼一看却又觉得平平无奇。
“郭老,我来江陵不久,虽一直听说二十八桥飞云青雀之名,但却不知其中有何典故,为何如此出名。”
“不知郭老可否教我?”
李煜双手背负身后,身边铁山李炎亦步亦趋。
他上桥来到中央,飞云桥是典型的拱桥,中行位置最高,一眼就能将周边景色大半收入眼底。
旁边,郭云阳今日身着一袭黑底云纹华服,头戴玉冠,腰系玉佩,神情恭敬,气质沉稳,给人一种安心可靠的感觉。
他落后李煜半个身位,闻言面露思索,片刻后道:“臣……我来江陵十几年,恰好听人说过这飞云桥的来历,今日便斗胆与公子一说。”
“据说当初前朝开凿通江渠的江陵王,开始时并未修建飞云等二十八桥,只有七座小桥而已。”
“后来江陵王深陷朝廷皇位风波,便想脱离斗争漩涡,回到了自己的封地。”
郭云阳目光偷偷观察李煜反应,见此听的认真,继续道:
“可朝廷的斗争,又牵扯皇位,岂是个人想不掺和就能拒绝的。”
“江陵王回到封地没过多久,就被朝廷一道圣旨召其返回。”
“对方在接到圣旨后,心中惶恐,不知是福是祸。可他又不敢拒绝,几天下来精神紧张,心力交瘁便想出去走走。”
“江陵王四处散心,很快就在通江渠边遇到一位算命先生。他当时心血来潮,想到自己如今处境,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上前算命。”
“那算命先生似乎并未看出他的身份,而是说了一句话‘福祸相依人来定,飞龙入云化真龙。”
“江陵王当天回来后一直沉默,次日便决定回京。这次回京之后,朝廷内皇位之争越发激烈凶险,江临王更是几次下狱。”
“最后江陵王在其他几位皇子争的两败俱伤时,一举夺下皇位成为天子!”
“成为皇帝后的江陵王没有忘记当初那位算命先生,只是当他派人回来寻找时,却再也没见到对方。”
“多方打听之下,附近百姓居然从未见过那算命先生。只是有传言,在江陵王当初回京后不久,通江渠里曾有一头蛟龙飞出,在空中化龙。之后七天,江陵连下大雨,当年长江水域鱼虾满仓。”
“此后,江陵王命令在当初遇到算命先生之地,修建大桥,并且取名飞云。”
“再之后,通江渠名声渐起,出现更多传说青雀等桥便因此而成。”
郭云阳说了一大段话,感觉有些口干舌燥。
可碍于李煜在场,也不得不暂时忍耐。
“原来那飞龙的故事,源于这里啊!”
李炎听完,脸上惊讶道。
“哦?李炎你也听说过?”
李煜闻言回首,问道。
“回公子,属下并不知道飞云桥的传说,但却听过飞龙的故事。”
李煜脸上露出一丝好奇,笑道:“说来听听。”
“是。”李炎点头,思索道:“传说江陵城当初修建通江渠时,破坏了长江水脉,导致一丝龙气被困通江渠。”
“后来通江渠内一头锦鲤吸收了龙气,化成蛟龙。最后修炼有成,终于成功化龙,飞入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