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到了十月份。
从南到北,红薯陆陆续续都已经成熟了。
之前种植的小麦或者水稻都已经收获过了,现在轮到红薯了。
全国除了陇西和秦州的十来个州府,红薯都有了收获。
那些第一次收获红薯的州府,看到挖出来的大块红薯,再称一称计算一个最后的亩产量。虽然早已经知道是这么个数量,但亲眼看见仍旧是非常震撼非常。
好些人家把大块红薯装进锅里,开始大火炖煮。全家人第一次都吃饱了,吃到打嗝的那种饱腹感。
收获之后,就是交税粮。
柯宁微定下的交税规矩是每十税一。也就是每收获十斤粮,就要上交一斤粮食。
但红薯这个东西,运输不便,而且很容易坏在半路上。
“韩康,你找人把红薯切成片,晒成红薯干。看看多少新鲜红薯能出一斤红薯干?尽快给我一个确切的数字,我好让户部准备收粮。”
“是,陛下!”
京城附近种植红薯的也不少,而且正好这几天都是大大的艳阳天,韩康只花了三天就把切出来的红薯片晒成了红薯干。
“陛下,四斤新鲜红薯可以晒出一斤红薯干。”
“好,朕知道了。”
一百斤红薯需要交十斤,十斤红薯可以晒两斤半的红薯干,一千斤红薯就要交二十五斤红薯干。
哪怕是下等田,一亩地也可以收获一千斤红薯。
“下等田一亩地交红薯干二十五斤,中等田交三十五斤,上等田交五十斤。”柯宁微还特意强调,“红薯必须先洗干净才能切片晒干。若是交上来的红薯干带有泥土,或者不够干运到了发霉,会追究知府和县令的责任。”
只有这样,上下级官员才会关注到红薯干收上来的情况。
交税粮轰轰烈烈持续了半个月,三分之一的红薯干留在本地的粮仓中,以备不时之需。
三分之二的税粮运到了京城的粮仓中。这些中的一大部分会是京城的
“将红薯干磨成粉,做成红薯面粉。虽然没有红薯干容易保存,但可以用来做很多吃食。”
一大部分红薯干做成了红薯面粉,成了军队的主粮,另一部分存在了粮仓中。
但交红薯干的多是路途遥远的州府。
京城百姓、津州百姓,和附近几个州府的,仍旧需要交新鲜红薯。
这些交上来的新鲜红薯也被妥善储存在京城郊区的地窖中,足有几十万斤,堆满了几十个特大地窖。
这些都是来年的种子。
已经种了一茬的百姓自然知道怎么留种子,他们不需要柯宁微特意留出来。
但秦州府和陇西府的百姓,还等着明年京城送去种子,他们也好靠着新作物吃饱穿暖啊!
韩康负责好所有关于农事的事情,柯宁微早就想给他升官了。
不过他已经是司农官,掌握最大的话语权,柯宁微索性直接任命韩康任户部侍郎。这样他上面只剩下户部尚书了。
户部尚书是郑子兴的,虽然他现在不在这里,但贸然夺了他的职位也不太好。好在他上头并没有什么人会阻碍韩康的动作,所以暂时就先这样安置了。
等这一切完成,已经是深秋了。
再一眨眼,便入冬了。
入冬后,京城以北下了一场大雪。从京城望去,满地银装素裹,煞是好看。
“瑞讯兆丰年啊!”王太傅满心欢喜,“等来年又是一个丰收季。”
“是啊,等来年就丰收了。”,但柯宁微叹了口气,“国库里还是没银子。”
税收时交上来的都是粮食,这些是储备粮还有几十万军队的口粮。要想有银钱,还得从别的地方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