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父秦砚毕竟出去见过世面,考虑的问题比较全面。
第一天的工序,他又在人员上作了调整,更符合生产流程,不得不说大伯父秦砚很有见识。
柳康和芽儿全程监督,希望能做出来的面条更好些。
功夫不负有心人,作坊连续几天的产量在增加。晾干的面条经过包装,都放置在仓库。
芽儿想作坊开起来了,后面的量只会更大,要把面条做个牌子推销出去。
隔天早上,柳康又到了面条作坊,芽儿也早早到了,“我有个想法,把面条、苕粉做个牌子,自己的东西有个标记,可行!”芽儿说道,早上见面就谈作坊的事。
柳康一喜道:“哦,可以的,那取什么芽好呢?”
芽儿略停顿下道:“叫柳记,顺畅又好记,响亮。”
柳康道:“名字取得好,就要配自己作坊一个标记,你想下配个什么标记好。”
柳康和芽儿都在想配个什么标记好,名字取好了,再配个图片,标明是自己作坊出品。
柳康满眼温柔地看着她,他想的是一幅麦穗图片。
但他想知道芽儿想的是什么,问道:“你想配个什么图好?”
芽儿心里腹诽道:名字我取,图片我想,你是东家还是我是东家。当着东家,不做东家做的事。
芽儿瞪他一眼,道:“我画了小草,行不。”不过随口一说,就是图个简单。
柳康听了眼睛一亮,小草刚长出来就是芽儿,画抽象点就象小草刚发芽儿,能映衬她的名字,包装上既有自己的姓氏,又有芽儿的名,连连叫好。
作坊要推出新品,价格定了。
柳康在芽儿外袓家的杂货铺定了一批纸张,裁剪了纸张,印上牌子标记,包装按一斤的模子装好,品质一下子提升了。
这些细致的事都是他们一起完成,两人天天在一起,都在想着如何把作坊的事做好。
面条作坊开起来后,一直在进原料,芽儿手里的本钱基本都花得差不多了,如果没有进账,暂时就不能原料。
柳康想着面条已经生产了这么多,能批量供应酒楼和商行。自己要出去跑销路。
镇上的商行和杂货铺都进了少量面条,目前是个新鲜玩意,有钱的人家才买着尝个鲜,其实柳康和芽儿定价不高,他们相信自己的东西好,有信心。
大堂哥秦理和二堂哥秦班各自出去送了一次苕粉,都很顺利。
而且秦理还有意外之喜,前面游说没有采购的几位掌柜,这次等着秦理来,见面就要签契约。
大堂哥秦理都和他们一一签了约,一下子又新增一些客户,说还有新鲜的东西出来一定要先给他们。
好东西不愁销路,总有人喜欢。
二堂哥秦班单独送货出去过一次,把货送到现银也结了,一路上很顺利。
秦理和秦班回来,带回的一批银钱,又全都要采购原料,芽儿就没有提分银钱的事。
芽儿想着柳康在困难中,需要大量的银钱作周转,家里分红也不急于这一时。
柳康更是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知晓她管自己作坊的账目,才知道他的艰难。
在作坊上工人的工钱,芽儿是按时发的,这样大家做事才有动力,只有每个人月月手里能拿到银钱,才有干劲。
芽儿心中的明白,自家人也一样。伯父们是管事,堂哥们做销售,工钱都得高。
虽然他们都推辞,但芽儿坚持付月钱。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把事看得更重要。古人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只有给得足够多,他才把这个事当事做,这是人性。
芽儿懂这个道理,如果只干活什么都不给,时间长了就没劲没动力,凭什么无偿的干活。
村里人只是刚富足了些。这些工钱月月发是必要的。
秦家人全都忙着作坊,秦理负责北线的销售,订货送货,不断地增加销售点,形势基本稳定了下来。
因为杭城租了二进房子,秦班订货和送货相对要方便些。
秦班的南线是重中之中,江南地方人口稠密,经济繁华,更有销售市场。
作坊在进料、生产、出货中赶时间过着很快。
作坊的人都紧赶着,全力做出苕粉和面条,仓库基本放满了。
这天晚上,柳康约了秦理和秦班要谈事,要作细致的安排,芽儿知道他们又要出去了,柳康要出门找销路。
柳康道:“作坊面条已生产了很多,你们两位继续负责各自的一条线,我去打开新的市场。”
“苕粉的数量按着商行和酒楼要求送,面条我计划,库存有多少,芽儿给个数量,北线带两成,南线带四成,我带四成跑新市场。”
柳康看着他们俩:“目前这样分配,可行?”
秦理道:“可以,我带两成的面条走北线,签了苕粉的商家我再销一遍,应该没有问题。再寻找新的商家,何况作坊在不停地生产,如果形势好,我再去送,可以的。”看着秦理的分析和应对,柳康觉得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