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康和芽儿在一起玩得开心,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第二天,柳康照例去作坊看一遍,来到芽儿的账房,见芽儿在忙着手头上的事,他坐在芽儿的对面。
芽儿看了他一下,道:“有事吗!”
“我在苏城的时候心里有个想法,不知可行不,”柳康说道。
芽儿询问的眼神看着他,接着道:“我们作坊的原料是小麦磨成面粉,这里又是主产小麦的地方,如果能卖些地自己种,能节省很大的成本。”
芽儿停下手中的账目,道:“你也有这种想法,”言下之意她考虑过这个问题。
她站起来走到芽儿身边,“刚建作坊的时候,我就想过,不过想着量小,进原料简单些,现今需求的面粉越来越多,进货的成本很高,如果自己有了田地,今年种了小麦,来年收成,就好了。”
柳康和芽儿都说了自己的看法,想到一块去了。
芽儿拿出账本,看了下页底下结余银钱,道:“今年可以卖进一些良田,账面上有六千余两银子。”
作坊经营了一年多,加之又扩的两个作坊,能结余六千多两银子,是相当可观的。
柳康道:“可有懂这方面的人,先了解下行情,当地一亩良田值几两银子,我们计划卖进多少。”
“如果有合适的良田,我们就着手里的余钱卖,最好能成片的,好管理,”芽儿道。
柳康想下是这个理,买来的良田一季种植小麦,一季种植稻谷,两种粮食是当地的主产。
芽儿道:“晚上大伯回来,问下大伯良田的事,他应是懂的。”
两人又细细说了作坊的规划。
晚上秦砚下工回来,一大家子人吃过晚饭,芽儿看着家人都忙完了的,走到大伯秦砚跟前道:“大伯,如果想置办些田产,能找谁帮忙呀!”
秦砚道:“康儿要置地。”
芽儿真佩服大伯秦砚的聪明,道:“是的,他回来跟我商量,想置办一些田产,自己种植小麦,少进些原料。”
秦茂在旁边听了,点头道:“这是个好主意,只是一下子到哪里去买那么多的地呢。”
秦砚默了下,道:“明天我去下县衙,问下县里师爷,官衙里有否有闲置出售的地。”
柳康和芽儿决定了要置地。秦砚想迟早是要办的,即使县衙现在没有,以后有也可提前得信。
翌日一早,他赶着马车去了县城,柳康去了面条作坊,在作坊里一天忙下来,真心不轻松。
半下晌时,秦砚赶了回来,直接到了芽儿的账目,走进来,对着芽儿说道:“芽儿,良田是有,就是不在本镇的。”
芽儿听了,她真心没想过去镇以外的地买田,远了,管理起来有些麻烦。
她望着自家伯父道:“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