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趁机反攻界牌关,不料遇上白虎关总兵杨虎与关内守军内外夹击,无奈之下退兵固守寒江关。又三日,苏将军无功而返。末将与苏将军集结兵力,大败杨虎与突厥残兵,然突厥诸部援兵亦至,末将再无兵力守住瓜州与寒江白虎两关。经此一役,虽剿灭突厥十万大军,却损兵十万,只占得界牌关一地。末将深感羞愧,自知万死莫赎,还请陛下责罚。”
内侍颤颤巍巍地读完了战报,缩起头躲到一边,连大气都不敢喘。
李治并未发怒,事实上,他的怒火早在前几封战报到来时就发得差不多了。如今程名振和苏定方能全歼突厥兵马,对他来说已经是意外之喜了。
“阿史那贺鲁如何了?”他静默片刻,只问了这么一句。
“禀陛下。”传令兵叩道,“阿史那贺鲁与其子咥运逃往千泉,被寒江关总兵樊洪斩杀,两人人头已送到苏定方将军帐中。据传,那樊洪妄图在突厥建朝称帝,却遭到诸多部落的反对。如今诸部落的首领齐聚千泉,意图争夺新任可汗之位,但结果未知。”
“他要在突厥称帝?”李治冷笑一声,“简直是异想天开!朕记得,他手下只有五千兵马吧?这点人也想镇压草原诸部,他当自己是卫青霍去病不成?”
“陛下英明!”殿内,宰相上官仪适时站出来拍马屁,“如此看来,突厥不仅损兵折将,且即将陷入内乱,这一局,我大唐也算是惨胜了。”
“只可惜,惨胜非我所愿也。”李治叹了口气,“拿下界牌关,长城便可一举连到河西走廊,但这对我大唐来说并非好事。这一段长城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我大唐而言都是巨大的消耗。而突厥,尚有白虎、寒江两关……我西北边军,还有多少兵马?”
李积躬身一拜:“禀陛下。西北边军,只剩五万。”
“五万……”李治揉了揉眉,问向李积,“英国公。阿史那贺鲁拿下西、庭二州,将战线推至玉门关与阳关,我大唐安西都护府名存实亡。如今西北止有五万大军,而龟兹和吐谷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吐蕃更是虎视眈眈,你觉得,来年开春,我大唐边疆又要被侵占多少?”
李积当即单膝跪地:“陛下怎可涨他人士气,灭自己威风!三辅之地兵马虽空,但三河之地仍旧兵强马壮!末将愿立军令状!于明年开春之际领兵西征,不破龟兹誓不还朝!”
“不可!”下方又有一人出列,“龟兹乃是吐蕃和吐谷浑与突厥、回鹘与我大唐之间的屏障。前者想对突厥、回鹘或我大唐动兵,或强攻龟兹,或翻山越岭,有龟兹在,三辅之地才可高枕无忧,只需防备北方的蛮族便可。英国公不想着夺回西、庭二州,彻底剿灭突厥,为何要去攻打龟兹?”
李积定睛一看,随即露出冷笑:“原来是庭州司马崔玄礼崔大人!不知道崔大人失庭州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三辅之地的乡亲父老会不会担惊受怕,夜半惊醒呢!”
崔玄礼面有愧色。自己因为出身清河崔氏,年纪轻轻就坐上了一州司马的要职。本以为去庭州只是混个资历,届时好插手军中事务,却不想被阿史那贺鲁突然袭击,导致西、庭二州皆失,原本设在回鹘腹地的战线一下子被突厥推到了榆林山脉。要知道,进了玉门关和阳关,那可就是三辅之地了,再进一步,那就是函谷关,几乎等于长安门口!
“是我一时不察,才让阿史那贺鲁有了可趁之机。但谁能料到那家伙实在是狡猾,竟然借纳贡的名义骗开了城门,不然,我必将其拒之门外,寸土不让!”崔玄礼心中犹自不服,憋红了脸道。
“呵。”李积轻笑一声,不置可否。他知道如今李治还没有做好和世家正式开战的准备,因此哪怕崔玄礼失了庭州,也只是贬了官职,真想动还动不得——崔家已经在边关失了一个崔玄端,再少一个崔玄礼,谁知道会闹出什么事来?在李治做好应对这些“突发”事件的准备之前,哪怕是他也只能口嗨两句。
“报!”就在这时,又有信使来报:“启禀陛下,吐蕃来信!君主松赞干布薨逝,其孙芒松芒赞嗣位!”
“什么?”李治皱眉,“朕若是没记错,松赞干布今年不过三十有四,怎得竟突然死了?”
“禀陛下。若消息属实,这对我大唐来说,也是一个喜讯。”上官仪上前拱手道。
“没错!”工部尚书阎立本也上前拜道,“吐蕃新君继位,而芒松芒赞不过13岁,这就意味着其朝堂必将经历一轮势力洗牌,再加上文成公主从中斡旋,想来近几年,吐蕃之忧可勿虑也。”
“既然如此。攻打龟兹敲山震虎一事也就没有必要了。”年纪轻轻就因为直言升任为谏议大夫的裴炎也站了出来,“英国公若真要出兵,可以突厥吐谷浑二选其一。不过在长城连到界牌关前,微臣觉得还是先灭吐谷浑更为稳妥。”
和他同期入朝的狄仁杰不无羡慕地看着裴炎。两人虽然都是世家子弟,但靠得都是真材实料都是科举入仕,又同朝为谏官。可裴炎因为有裴家撑腰,在朝堂之上谁也不怕,见人就怼,连李治都被气了好几回。而他,虽然太原狄家也勉强算挤进了世家的圈子,可太原有着巨无霸一般的王家,他狄家又能有多少话语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