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之后,不幸的事情接连发生,7月的灾难刚刚结束,8月巴蜀又发生了类似的灾难。
林珍娜先后组织了三次捐款,虽说在灾难面前是杯水车薪,可也聊胜于无,省知青办知道以后特地送来了锦旗和表彰证书。
村里的小麦收割后,村民们连打麦子的时间都没有,匆匆忙忙就种上了冬白菜和萝卜,上好的良田则是开始搭建大棚。
肖弋和高栋梁的消息更灵通些,即便什么都没说,可两人越来越沉默,每天再忙也要跑一趟邮局去买报纸。
单是这两点,就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这天刚吃过晚饭,肖弋就以借东西的名义想跟林珍娜聊聊。
“林知青,马上就要九月了......”
“嗯,怎么,你也要上山采山货去?”
今年雨水少温度低,连山上的蘑菇和山货都比往年少了,高栋梁这两天一直念叨着想吃烤栗子。
林珍娜自然以为他要为了兄弟上山去,可肖弋一下被她问懵了,差点忘了自己是来干嘛的。
“不是!我是想说,到今年咱们就下乡两年了,你...有回城的打算吗?”
“你要回城了?”
林珍娜心里咯噔一下,心道不好,要是他跟高栋梁走了,上哪去找这么听话又能干活的...咳~这么好的伙伴去!
“我...”肖弋话到嘴边转了个弯。“还在考虑。”
“哦,我是不走的,对我来说下乡是保护家人的一种手段,我在这待的越安稳,家里就越安全,肖知青不是吗?”
肖弋下意识点了点头,又立刻摇头说:“我跟你情况不太一样,具体的我不太方便说。”
“没关系啊,那就不要讲了嘛。”
“那个,你真的不走啊?”
“嗯,你觉得现在的朱家坎儿离得开我吗?
今年预计多投入三百个大棚种植蔬果,没有我的销售渠道,光靠你那边肯定是不够的。
再说了,我亲手种下的果实,总要亲手摘了揣兜里才行,现在走了,岂不是为他人做嫁衣。”
“是这个道理,那我没事了。”
林珍娜觉得他莫名其妙,里外寻思了好几遍,终于反应过来这货是还没死心,怕自己时间一到就走了,他就彻底没机会了。
其实林家来过几次信,想劝她回去,可她不愿意。
一是觉得不能适应家庭生活,更喜欢现在土皇帝般的舒服日子。
二是觉得以知青的身份能做更多事情,将来通过高考回城才是名正言顺。
三是社会环境不允许她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做想做的事,就算提前回城了,也一样处处受束缚,还不如乡下的日子自由。
九月九日,《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震动华夏大地。
整个国家笼罩在无尽的悲痛之中,几乎所有人都在忙着哭泣,仿佛一切都停摆了。
这也是林珍娜头一次,真切的感受到那位先生对这个国家的重要性,以前只在历史书上看到过只言片语,原来真正亲历这个时代是如此的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