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明和赵露西早就想好要考回淞沪了,他们的家在淞沪,完全没有换地方的想法,一个想学电气化,一个想上师范。
肖弋和陆家明也是要回京都的,但是还没透露过要考什么专业。
其实刚恢复第一届招生,每个专业招收的学生不会太多,再加上地域限制,几乎不会出现一个地方的两个考生,同时考进同专业的事情。
所以,如果他们跟自己撞了专业,那就要看谁分数更高择优录取了。
高栋梁一脸骄傲的说:“告诉你,我要考那专业可是盖了帽儿的。”
“说普通话!”
“就是贼厉害~”
“呵呵哒,我就静静的看着你装...吹牛!”
“嘿,听好喽~小爷我要考清桦的计算机科学系。”
林珍娜一脸神奇的看着他,像他这样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傻大个子,数学基础又不好,去学什么计算机,这么任性吗?
“你知道计算机是什么吧?”
“死丫头,瞧不起谁呢?我二叔可是燕京计算机院的主任。
他说计算机发展前景可好了,早就劝我去学计算机呢,我也觉着这专业挺有前途的。”
“哦~那倒是真的,计算机发展前景很好,你好好学吧。”
“小丫头说这么热闹,我家老肖问你呢,你要报啥专业啊?
我可听说你们淞沪复旦的计算机专业也挺强啊。”
“那又怎样?你要去吗?”
“我不行,我得回家,你不也得回家吗?”
“不回,我一直在犹豫是去京都上学,还是去南边。”
“南边?哪个南啊?”
“中山大学,或者厦门大学。”
“你跑那么远干啥?”
“你不懂,南方发展快,机遇更多。”
肖弋插嘴道:“其实还是京都更好一点,首都才是国家的经济政治中心,清桦和京大在国际上也享有盛名。”
林珍娜不可置否的点了点头。
“嗯,我也觉得京大好,要是不出意外的话就报京大西语系了,第二志愿报南方那边的经济系,要是考不上的话,明年重考也一样。”
“真的?我也要报京大,京大法律系!”
“你...你成绩够吗?”
从68年以来,全国各地的下乡知青累积了差不多两千万人。
其中除了超龄的,主动放弃高考的,和因为地方政策不同,而受限制不能参加高考的以外,至少也有七百万人符合考试资格。
再加上老三届、中三届、新三届的高中生都要一起参加高考。
以国内现有的师资力量,根本支撑不起这么大的招生量,只能缩减招收名额,所以这次高考是绝对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就凭肖弋和高栋梁目前的水平,能混个京都的本科就不错了,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居然一个想考清桦,一个想考京大。
“我会努力的,争取跟你做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