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珍娜的投诉被新华社大肆报道,国外电视台也开始追踪报道这件事。
日不落成立于1859年的第一个女权组织“朗汉姆女士”公开表示支持林珍娜维权,米国的女性维权民间组织也通过大使馆联系上了她。
几篇报道的接连发声,彻底将林珍娜推上了风口浪尖。
相比于国外的轩然大波,国内的指责之声更加激烈。
有人认为她是在小题大做,说华夏是男女平等的国家,她所谓的性别歧视根本不存在,雪花般的抗议信从全国各地寄到京大。
《妇女报》通过京大联系上了林珍娜,对她进行了专访。
她写了一篇分析国内现存性别歧视的论文,其中深刻指出女性应该享有和男性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妇女就业遭遇的性别歧视,职场骚扰,参政议政权等问题。
大量数据表明,从政的女性人数仅是男性的千分之一,在工作岗位上,女性管理者比例也低于男性数倍。
尤其是受教育权利问题,数据表示,城市女性接受高中以上教育的人数只占男性的四分之一,农村更甚,90%的农村女性,甚至连小学校门都没摸到过,何谈接受教育。
此论文一见报,抗议信立时少了95%。
期末前,联合国大会通过官方向林珍娜正式提出邀请,成为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的正式成员。
共同制定保护妇女权利公约,该文件全面要求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家庭等领域给予妇女平等的权利。
此举为消除对妇女的歧视提供了法律依据,它要求缔约国必须采取法律措施禁止歧视妇女,将男女平等原则写入国家宪法,或者制定男女平等法。
缔约国不得提出与公约目的相抵触的保留。
外界如何去想林珍娜根本不在乎,在接到联合国邀请的那一刻,她没有丝毫犹豫立即答应下来。
重来一次,本就想做一番大事,既然做了,那身为女性的自己,为女性谋些福利又如何。
父系社会下,所谓的男女平等不过是个笑话。
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男主外女主内’六个字都是女性身上最可笑的枷锁。
职业女性最大的困难不是来自工作,而是来自工作机会,和所谓的母亲责任之间的冲突。
多少女性在职场上发光发热的时候,没有被家里催过婚?结了婚的又催生,生了的继续催二胎。
等孩子都生完了,还会有人不痛不痒的问上一句:‘那你上班谁带孩子呀’?
这话为什么不去问男性呢?
男性就没有做父亲的责任了吗?
是男性天生愚蠢,养不了孩子吗?
是男性对自己亲生骨肉的爱,不如女性强烈吗?
既要生,何不养?
如此以性别之名,行霸凌之实,要脸乎?
多方施压之下,意泰利共和报通过大使馆,对林珍娜传达了一份书面道歉,可落款写的居然是当初那位采访的记者托马斯,而不是共和报。
如此又当又立的行为,让林珍娜嗤之以鼻。
事件再次发酵,为了不影响学校正常上课,林珍娜只修学分不上课的申请已经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