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两个孩子都开始正经读书了,许禾属于自己的时间更多了,日常处理一下工坊铺子的事务,再加上家事,其他的时候,多是做新品研发,这是她立足的本钱,到哪里都不能放弃耕耘的。累了就看看书,或者找认识的处得来的主妇们说说话,孩子们放假的时候,就带着孩子出去吃喝玩乐,反正一家三口的生活,着实快活得很。
许禾一家的日子过的悠闲,若水巷却出了件大事。
随着时间进入十月,天气渐渐寒凉起来,比起往年的冬天,今年从一入冬,气温就下降的厉害。巷子里的居民,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像许禾家里一样,无烟碳烧着,棉衣不够保暖,就直接穿皮袭。更多的人家,都是直接烧柴火取暖,棉衣也是旧的晒了又晒,根本不怎么保暖。
其实这也不是大事,往年最冷的时候,家中无力置办取暖衣物的,都是这么过来的。可今年巷子里与人合租的一户姓张的人家,当家的是在青衿书院读书的秀才,名叫张源。
这张源本是棠州府下辖洄陵县一个叫十里村的乡下学子,年纪轻轻就考中了秀才,却苦于家中贫寒,还有一位常年躺在病床之上,几乎无法动弹的母亲需要赡养,求学很是艰难。青衿书院的一位先生偶然遇到了张源,觉得他天分不错,不愿看到有才之人被埋没,便将人带回了书院,不仅让张源在书院读书,而且还不收任何费用,平常更是送他书籍与笔墨纸砚这些,算是资助他求学。
张源这几年在书院也属于成绩比较出众的学生,书院的先生都说等到下次秋闱,肯定能榜上有名。因为张源是独子,所以一直带着母亲求学,为了在他求学期间,有人能够照顾他母亲,便在书院那位帮他的先生介绍下,娶了一位家境条件一般,但十分能干的妻子江娘子。
江娘子着实算得上一位非常不错的媳妇了,张源平日里忙着求学和家中生计,家里的事务一应都是江娘子操持,对待瘫痪的婆婆也十分尽心,见过她婆婆邻里都说她是真的用心了,不管什么时候看见她婆婆,永远都是干干净净的,所以江娘子在若水巷的名声很不错。
只是没想到意外来的这么快,因为今年冬天格外的冷,老人家身体本来就不好,天气骤然变化,便染上了风寒,断断续续的也不见好,冷的整个人都打颤,家里的厚被子厚棉衣都用上了也不管用。棠州人也没有盘炕睡炕的习惯,更不是人人家里都能建造火墙地龙取暖,江娘子没办法,只能在婆婆的卧房里,架了火炉,烧不起好碳,就直接烧柴火,又怕柴火熏人,门窗都开着缝隙,不叫关紧的,就这么着,老人才觉得暖和一些。
可谁知道昨日风大,那柴火刚好吹到了帐子上,那时候江娘子和院子里其他主妇都在外面买菜呢,男人不是去读书了就是出去办事了,孩子们大多出门找伙伴玩耍去了。等到院子烧了起来,才有远一些的邻里注意到,喊人救火救人,只是也已经晚了,院子都烧了大半,江娘子的婆婆也没能救过来。
等到张源得信回家,只见到了尸身都被烧损的亲娘,从小就母子相依为命,见到这一幕,一口气没缓过来,直接吐血晕了过去。江娘子本就内疚的不行,见丈夫如此,趁着人不注意直接上吊了,好在被前去找她商量给老人治丧的邻居看到,才救回一条命。
一家子都倒下了,邻里也不能看着不管,让人赶紧的去通知了江娘子的娘家。江娘子本家是棠州郊外枣儿沟的人,离得也不远,当天晚上就赶过来了。江娘子是家里的老大,上面爹娘都在,下面还有个刚成婚的弟弟,剩下的弟妹都还小,能做主的也就是爹娘和成了婚的弟弟弟妹了。
江娘子的亲娘得知了事情的始末,当场就哭了出来:“我可怜的女儿,这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巷子里的邻里都知道,虽然这是一场意外,但有些人未必就不会想着,还是江娘子不够贴心,明知道婆婆动弹不得,家里有没有其他人照看,为什么还要出门,买菜这种事情就不能让其他人帮忙代劳一下?可见这当媳妇的,对婆婆再尽心也是有限的。
外人都如此作想,那张源呢?会不会也这么想?就算一时原谅了妻子的疏忽,那往后真的就不会再想起来了吗?这就是一根扎在夫妻俩之间的刺,只要有点风吹草动,就能扎的人生疼。
这是家庭的内部矛盾,还有外面的,不管张家如今如何可怜,可这院子本就是租的,一个院子里住了好几户人家,这一次火灾,这些邻居都损失了不少。不是没有同情心,而是不得不计较,都合租一个院落了,就知道都不是富裕人家,真心大方不起来,所以,哪怕如今没人提,但这赔偿是逃不了的。可看看张家这情况,像是能拿的出钱的样子吗?
江娘子的亲娘就是想到了这些,才哭的,江家也只是普通村户,给女儿的帮助也有限,再就是如今儿媳娶进了门,当婆婆的,不能忽略儿媳,一味的只补贴出嫁的女儿,那这家势必就要乱。
江家人虽然来了,但能做的也有限,最后还是张源的恩师,那位将他带进青衿书院的柳先生出面,让家里的老妻帮着照顾晕过去的学生,又派了儿子帮忙操持张源母亲的葬礼。
书院那边知道张家的情况,程山长让人代表书院送来了一笔治丧费用。张源平日里在书院也是个会做人的,与他交好的同窗不少,不管有钱没钱的,都往外拿了钱,凑了不少给送了过来。
因着张源与江娘子夫妻两在巷子中的好名声,邻里们也不能光看着,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好歹将葬礼体体面面给办了起来。
等到张源和江娘子醒来见到这些,才嚎啕大哭起来,外人看着也分外凄凉,张源没好利索就爬起来做孝子。恩师,同窗,还有邻里们都帮着搭台子,他也不能光看着,以后和妻子如何相处,损失的邻居该如何赔偿,都只能先放着。他娘养他一场,他没能让她过上好日子,这人去了,好歹有一场体面的葬礼。
在大家的帮助下,也算是好好地将老人家送走了。不过,张源不是棠州本地人,如今这人都讲究落叶归根,葬礼结束,他娘的棺椁还得扶回老家。不过这事情也不急,邻居的赔偿问题还是要先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