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着办理女学的事情之前,家里的学塾还是要继续的,而苗大太太那边,许禾也亲自去回了消息。
“沈夫子有意开办女学,不过这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做成的,我家里的学塾在此之前还是继续开着。嫣然附学的事情,沈夫子已经答应了,大奶奶这两天若是空闲,随时可以带着嫣然过去。”
“我今日给沈夫子准备束修,明日一早就带着我家嫣然过去。”苗大奶奶见事情办成,心里高兴,又想到许禾说的沈夫子有意开办女学的事情,不由得打听,“沈夫子有意开办女学?这可真是件大好事,女学的选址可有确定?若有我能够帮忙的地方,许娘子尽管来说。”
这说不定还真有人家能帮忙的地方,许禾没有推辞,“那就先提前谢过大奶奶了,若真有您能帮上忙的地方,我肯定来找您。”
苗嫣然入学这一天,许禾就在家待着,没有出门去。毕竟别人来家中附学,主人家不在家多少有些失礼。
不过那天之后,许禾就忙起来了,温泉庄子那边,程山长带着书院几个先生常去游玩,也是观察,毕竟改建这种事,还是要看看实际情况才能做决定的。虽然有张丹琼和苗二郎负责,但作为拿干股的经营人之一,许禾也不可能完全撒手,偶尔也要跟着这几个人一起听听程山长的想法,顺便提出自己的意见。程山长虽说是个读书人,还是一个书院的山长,但并非那种听不进女人话的大男子,对于许禾跟张丹琼的想法,只要合适的,都会虚心采纳,所以这种会面倒不会觉得难熬。
除了温泉庄子的改建,剩下的时间,许禾就在寻找适合办理女学的地点,为此还发动了不少人脉。毕竟,女学的地址,不能马虎,就算不比普通书院大,那也不能太小,普通书院该有的东西,女学都得有。
想要找现成的地方,还真没有,毕竟书院这种建筑,不像是住宅铺面,只要找就能找到合适,所以许禾的重点还是在找适合建书院的地点,地方不能太小,交通要方便,环境要清幽。
《礼记》有云:“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如今的书院选址,尤其是私学,多为依山傍水修建而成,或者直接择胜而处,也就说紧挨着风景名胜之地,讲究一个人文与自然的结合,更有益于陶冶情操。像是棠州最大的青衿书院,就在西郊,离棠州最大的佛寺甘泉寺很近,依山傍水修建,四季风景如画,非常适合如今一心科举的学子们,沉下心来研究圣人学说。
青衿书院开办了这么多年,书院周围经过长时间的经营,已然有了带着书香特色的繁华,所以,许禾其实很想将女学也选在这一片,也能借一借青衿书院的便利。不过这事儿并不容易,都知道读书人的钱好赚,青衿书院周围的空地早就被有眼光的商人包揽了,商铺也一片一片的,平日里买都买不到,更不用说用于建造女学要用很大一片土地。
许禾只能往更远一点的地方寻找,找了半个月,才算是找到了一个比较中意的地点。其实离甘泉寺和青衿书院有一段距离了,在棠州城外西北方向,这个地方虽说远了点,但也有它的好处。一是离青衿书院那里有距离,但没那么远,平日去那一片的商铺逛逛其实也是可以的。第二就是这地方三面环山,一面有河流流经,中间地带地势平坦,建房子也不费力气,地方也足够大。还有一个就是,这地方其实离陆家的百花园很近了,陆家的百花园算是棠州最有名的一处游玩之地了,放前世肯定就是网红打卡圣地,周边依靠百花园也形成了小集市,对于日常生活来说也比较方便。
找到了心仪的地方,许禾没有拖延,立马就和沈佩瑶与陆芷兰说了,将为什么选这片地方的原因也告知了,从地点上来说, 两人都挺满意的,只不过陆芷兰有些担忧,“我记得陆家在那一片买了一大片土地,不知道这几座山头是不是已经有主了。”思索了一会儿,陆芷兰拍桌决定,“这个事情还需要和衙门那边问一问,我家大郎最近在家,就让他帮忙跑一趟,他一个举人,好歹在衙门行走更方便点。”
沈佩瑶知道,这座书院将来主事的是自己,许禾与陆芷兰都是在帮她,于是举起茶杯,“别的不多说,我以茶代酒,先谢谢你们两了!”
“别整那些虚的,等到书院建成时,将你家里珍藏的好酒,给我和阿禾搬一马车过来。”陆芷兰立马打蛇棍上,提出自己的要求。
许禾就不一样,“哎,我和陆姐姐可不一样,没那么爱喝酒,倒是沈姐姐家收藏的茶叶,往后可不能少了我的!”
知道两人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她,不用在意这些,但沈佩瑶还是很开心,大笑着保证:“放心,往后你俩要的好酒好茶叶,我包了!”
陆芷兰的长子程渊,十八岁就考上了举人,之后一直在外游学,如今游学回家,跟着他爹程山长继续读书,准备两年后的进士考。如今二十一岁的年纪,本该早就成亲娶妻的,但程山长对于长子的学业要求严格,虽然给订了一门亲事,婚期却定在了两年后,若是程渊考上进士,那就是双喜临门,至于考不上进士怎么办?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程渊还年轻,考不上也不算什么,亲事肯定是要如约的,毕竟人家姑娘不能一直等着。
就是这么一个稳重的学霸,如今被他娘支使着,跑进跑出的,也是没了脾气,跑了两趟,总算是把事情给了解清楚了。
“那几座山头确实是有主的,如今在陆家老大手里,陆老爷子这几年身体不好,陆家几乎是半分家的状态,这山头也是陆老爷子分给长子的。”陆芷兰将自己儿子打听来的消息,告诉了许禾与沈佩瑶,“咱们和陆家没什么交集,只怕还要找个中人,先去问问,就怕陆家不缺钱,宁愿屯着不用也不外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