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莎手中正拿着一只紫砂茶壶。
此茶壶以朱泥制成,形若鸭梨,饱满敦厚,骨肉匀停。盖缘起唇,中部聚而隆起,顶部壶钮作扁珠,周正可爱。盖下榫圈契入壶身,严丝合缝。
壶身平口,垂圆鼓腹,平底,承以矮圈足。一侧壶流三弯,一侧环鋬如耳,水准一线,规矩合度,足具大家风范。
壶盖弯折处,作缠绕勾连的四瓣花。壶身一面,层层迭起的沙洲之上,两株芦苇随风摇曳。远处有两枝嫩芽突长,一者相向勾回,与芦苇合围一势,遥遥相望。
芦苇之下,两鸿雁栖息稍伫,其一在前,双翅收归,几伏于地,转颈回望。另一在后,两腿蹬立,身倾颈伸,头嘴触啄,嬉戏前雁。
上空蝙蝠倒悬,天际列雁远飞。壶身另一面,又作芦苇数丛,汇聚依连,一株横出,弯曲上挑,末梢峻茂,呼应沙洲之新枝。芦苇鸿雁气韵生动,形神兼备,画境空灵,韵味悠长。壶底有竹刀镌刻诗文:「三山半落青天外」,落款「孟臣制」。
“孟臣制?”李丽莎看着壶底的落款,反复咀嚼道。
林鳄笑着问道:“怎么样,看出什么了吗?”
李丽莎仔细思考后,回答道:“你的这件紫砂茶壶应该是有些历史了,外观考究,体线典雅,与明朝的紫砂壶大有不同。而且芦雁入画,自五代黄荃、徐熙而兴,飞鸣食宿,历有妙笔。添增水泊澹澹,蒹葭丛丛,遂有霜秋芦雁寂寥莽苍,隽永无穷。”
“根据我所学的知识,这款紫砂茶壶制成应该是在清朝中期。当然,具体时间,还需要根据落款判断。至于价格,不太好判断,但是应该挺值钱的。”
她看向林鳄,问道:“对于我的这个回答,你还满意吗?”
林鳄点点头:“大致没错。这款紫砂茶壶名为‘芦雁图堆绘朱泥壶’。至于此壶的时间,根据我的推断应该是在雍正时期。
整器以泥绘堆塑之法装饰,用紫砂调制泥浆,研磨细润,同墨汁无异。执毛笔蘸浆于茗壶湿胚上堆画而出,虽费工耗时,却给人一气呵成之感。最重要的是,此技始于雍正一朝。”
李丽莎看着林鳄在她面前侃侃而谈,破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如果在她面前的是一个中老年人,她还能理解,因为古玩鉴定最重经验。可是了林鳄这么年轻,而且从他的经历来看,没有机会学到这些的啊。
李丽莎摇头道:“只有这些证据,并不能证明这款茶壶就是雍正朝的。”
其实,林鳄的回答完全符合她之前对古董时间的判断。只是,她都没法精确到具体的时间,林鳄却能,她就有点不服气了。
因此,她想看看林鳄还能不能拿出更具体的证据,增加说服力。
“有啊。泥绘堆塑之法是有来历的。”林鳄笑了笑,说道:“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闲。此景此境,引无数文人骚客沉醉痴迷,心向往之。雍正帝即是其中之一,他传令宫廷造办处,将芦雁作于紫砂茗壶之上,终成佳器。”
他又指了指壶底有竹刀镌刻诗文‘三山半落青天外’:“这句诗出自唐代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他吟诵道:“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中描写凤凰台的落寞,与壶上芦雁营造的秋惆情境天合。”
“至于落款的‘孟臣’,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知道孟臣紫砂声名甚盛,大概盛于康雍二朝。”
李丽莎出神的看着林鳄,真的有种对他刮目相看的感觉了。
就凭他对泥绘堆塑之法和诗词的信手拈来,以及对人物的熟稔程度,就不是一般人能办的到的。
如果不是她确信眼前人林鳄,她真有种面对故宫院长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