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海王以为自己听错了,伸小指掏了掏耳朵,问道,“荀军师说什么?”
“殿下应当尽快挑起抗楚平乱的大旗,以不失天下之望。”荀简又道。
“哈,哈哈,荀军师说得好笑话!哈哈哈!军师风趣,果然不俗,连笑话都这般耐人寻味。来,再干一杯!”东海王只当荀简在逗趣,开怀大笑。
荀简微笑着看他喝完一杯,又道:“殿下,在下并未开玩笑。”
“哦?”东海王这才认真起来,脸色凝重道,“你说的可是当真?”
“当真。”
“这……不合适吧?”东海王迟疑道,“崔先生怎么看?”他口中的崔先生,指的乃是崔恪。
崔恪皱眉道:“文竹兄之言,想必有理。只是在下愚钝,尚未想透彻。”崔恪为人方正清廉,德行受人尊重,但智谋之上却并不见长。
“崔二先生以为如何?”东海王又问崔慎。
“在下同意荀兄之言。”崔慎答道,并不理会兄长看向自己的惊异眼神。
“哦?这是为何?”东海王皱眉道,“五王联军六十万人马,都被楚王一战而定,死伤将近二十万。就连以勇武驰名的谢家军,也伤亡惨重。我小小东海国,只有区区三万兵力,加上谢家军也不过五万,如何与楚王抗衡?此时竖起大旗,岂不是插标卖首,自寻死路?先前五王伐楚之时,孤王想要参战,军师苦劝我不要出兵。今日形势更坏,为何又要劝我出头呢?”
“嗯嗯,此言有理。”崔恪皱眉点头,扭头看向荀简。
荀简微笑道:“殿下,此一时彼一时。当时在下劝阻殿下出兵,是因为知道五王联军徒有其表,其实难副,必然被楚军打败。当时参战,等于是自割骨肉,喂于豺狼。”
说着他冲谢鸾微微一笑,点头示意,意思让他不要介意,自己只是论理,并无讥讽他之意。谢鸾虽不能领会他的心意,但见他友善,并不像在挖苦自己,便不生气,同时认真思索他的话,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
荀简接着道:“今日在下劝殿下挑旗,其因有三。”说着竖起三根手指。
东海王凝目注视他道:“愿闻其详。”
“第一,楚王新击败五王联军,正是志得意满之际,放眼天下,已然没有令他顾忌的势力,也正因如此,他才肆无忌惮地公然称帝。如今天下抗楚的势力没有五十,也有三十。这时,再多出一个号称抗楚的小小东海国,他必然不会瞧进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