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网xiaoshuotxt.cn

繁体版 简体版
小说阅读网 > 军史小说 > 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别骂 >第137章 上疏,论科举时弊

第137章 上疏,论科举时弊(2/2)

 推荐阅读:偏炙三国:穿越成曹操,振兴魏武雄风倾国倾城色你与天下皆可得之情归何处玄幻:多子多福,我打造长生家族光冥天星洪荒之太玄放开那个学渣女律师寒刀护孤城大明:开局迎娶徐妙云
最新网址:xiaoshuotxt.cn

“这李临渊确实是个干才,才走几天就把奏折给寄了回来,也不知道这小子这次又要掀起什么样的风浪!”

说完后嘿嘿一笑,将手中的奏折打开。

在一旁的锦衣卫指挥使毛骧皱了皱眉头。

他完全不理解,这李临渊为什么如此的简在帝心。

朱元璋看到这奏折上面的内容,不由地皱了皱眉头。

只见他大手一拍,桌案被拍得颤动,奏折散落了一地。

“这群废物,我说咱大明的消耗怎么越来越大,这群家伙什么本事都没有,让他们清点个物资,这效率竟然还不如一个账房先生,这样的官员留着,他们究竟有何用处?”

此时朱元璋气得身躯颤抖。

若是有贪官的话倒也就罢了,大不了将他们砍了,再换一批官员上去。

反正大明的官员有的是,如今在这应天府自己都不知道杀了多少了,但是他们依然很对此趋之若鹜。

可是李临渊所提出的问题是他们的能力问题,而且几乎大明的底层官员大多数都是如此,这让他难以置信。

不过仔细想想也确实是这样,很多时候他抱怨应天府当中有许多的官员能力不行。

想一想能够在应天府当官的,可都是各地的佼佼者。

这些都是经历过外放,然后做出一定的证据才被调回来的。

他们这些人都是如此,更何况是各地的百姓了。

尤其是李临渊给他举的例子,差一点把他给气乐了。

有一个地方的官员,听到自己治下的百姓有不少人有闲言碎语,所以便以一句防民之口,胜于防川,规定所有的百姓不得说任何有关于官府,士大夫的话,违令者,杖五十,徒千里。

还有的两家争一头耕牛,都说这头牛是他们家的,让当地的官员给他们做主。

结果那官员想着公平起见,便让他们各自使用半年。

结果一些百姓在这半年的时间里正好可以进行耕作,而另外一家,耕牛出现在他们手中的时候,早就已经错过了耕种的时间。

像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

朱元璋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身为当地的父母官不食五谷,不分天时,这样又怎么能够管理好当地的百姓?此时他心中有一些怀疑,是否像是李临渊所说的那样。

如今的科举考试形式太过于格式化。

于是朱元璋立刻派人将历年来的科举考试试题档案全部都给翻调过来。

结果发现他们考试的内容。

几乎全部都是对四书五经以及程朱理学的理解,甚至是从县试开始,就几乎全部都是这样的内容。

这却让他犯了难,要知道如今各地的官员可并不全都是通过最后的殿试上来的,而在这些官员当中,也并不是每一个都能成才,大多数则是在宦海沉浮中逐渐籍籍无名。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