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临渊心里非常的清楚,一解缙的脑瓜子要是不让他多读点东西,实在是有些太浪费了。
这可是未来编纂永乐大典的男人。
要知道永乐大典的内容之全让人侧目,整整3.7亿字,硬生生靠一杆笔写出来,若非是饱学之士,又怎么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不管未来的解缙究竟还会不会编纂这些东西,看看这些并没有任何的坏处。
如果只是读一些四书五经,那么思想就被禁锢住了。
所以多读一些其他方面的书籍,对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解缙也知道他的师傅对他好,所以并没有丝毫的拖延。
本来在拜李临渊为师之前,他以为四书五经圣人之言,便是天底下所有的道理。
可是如今读了李临渊给他的这些书,他才仿佛是发现了新的天地一般。
原来这世上除了儒家经典之外,竟然还有其他的言论。
这让他不由得开始,一个个地都读了起来。
甚至在一些事情上竟然还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
李临渊心中极为惊讶,果然古人都成熟得早,以解缙的年龄,如果在后世,恐怕懂得的东西还没有多少。
而解缙的学习能力本来就很强弱,是让他多学一些,未必不会成为一方栋梁。
在原本的历史时空,解缙本就是天才,一般的人物。
只可惜学到最后依然没能脱离儒学的藩篱。
这就让他以为在学习这方面没有人能够与他相提并论,便开始恃才傲物。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直接放在了永乐大帝朱棣的手中。
而如今自己想要把解缙培养成一个全方位的人才,就必须要让他懂得各方面的道理。
对于天才来说,最恐怖的东西就是他们的学习能力,许多的思想和新的事物,他们都能够接受。
而在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海量的知识量。
现在的解缙正是一个鸡肋的时候,只有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日后将它们融会贯通。
解缙所取得的成就必然要超脱于前世,至于究竟能够走到哪一步,就看他自己的了。
不提此事李临渊如何教育解缙,如今的大明朝堂之上,却已经炸开了锅。
自从李临渊的奏折上奏之后,可以说是将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件底裤给扒了出来。
瞬间有许多人都开始在质疑如今的科举考试,究竟能否为国家选取人才,甚至这些人才究竟是不是大明王朝需要的。
由于李临渊的经世致用之学,在应天府中发酵。
甚至也有一大批人开始支持李临渊的言论。
而这一批人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年轻,有朝气。
甚至还没有经历过官场这个大染缸,还想着怎么为百姓服务。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更加希望有更多各种方面的人才进入到官场之中,把大明建设得更好。
但是许多的大儒可就不这么想了。
他们学了一辈子的程朱理学,学了一辈子的儒学。
可以说在这方面思想已经是根深蒂固,并且并没有感觉这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更何况也正是因为他们所学的儒学,让他们的地位得以保证。
而如果真的像李临渊所说的经世致用之学兴起,他们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到那时想维持现在的地位恐怕就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