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远离了朝堂的纷争,可以潜心着书立传了。”
“朝堂的狂风骤雨,还影响不到地方。”
曹操非常自信,以他的身份、地位庇护,还有蔡邕的名望,无论蔡邕到了哪里,都有一席之地。
“人活一世,总要留下点什么。”
蔡邕气势内敛,风平浪静。
着书立传,可是他的长项。倘若能够专注下来,未尝不是一次收获。
“老夫现在最担心的是孟德,你别急着热血。看到不平之事,学会隐忍,不要像老夫一样冲动。”
蔡邕语重心长,他是真的有在反省。
“除掉曹节,就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只是没能顺便带走张让、赵忠,有点遗憾。”
曹操直言不讳,意气风发。
张让、赵忠很得恩宠,他们要发展起来,还需要几年时间。
到时候他们还能不能成为曹操的掣肘,还是另一回事。
“王甫、曹节已死,剩下的宦官不足为惧。”蔡邕深深地忌惮。
这两个老东西,可是搞掉了大将军窦武和太傅陈蕃。
三公九卿,谁不恐惧?
“老夫现在最担心的是孟德你,剑锋太利,只是轻轻触碰,就容易出血。”
“板楯蛮作乱,此事可大可小。你要招募他们,绝非易事。南蛮作乱时,板楯蛮随军出征,是真正出了力的。”
“前任益州刺史答应板楯蛮,免除他们一切赋税,用以表彰他们的功绩,朝廷是点了头的。郤俭到任后,废除了此协议,大肆敛财,彻底激怒了板楯蛮。”
“刨根追底,这是朝廷失信。孟德想要重新建立起威信,恐怕不太简单。御史中丞萧瑗一死,板楯蛮肯定要给朝廷一个交代……”
不用蔡邕说完,曹操心中就已透彻。
板楯蛮肯定不会给出交待,站在他们的立场,是绝对的正确。
要给朝廷交待的,是曹操。
他要是无法妥善处理这件事,司隶校尉肯定保不住了,别说三公开府了。
“先生,要想获得权势,为百姓做更多的事,必受其重、受其掣肘。”
曹操有了心理准备,甚至跃跃欲试。
这时候的文官都是非常凶残的,和将门一样刚烈。
他们甚至还多了一项重要的品质,气节!
曹操要登临三公,获得军功是最好的捷径。
很文官一样熬资历,那得猴年马月。
更何况,曹操要刷黄巾副本,怎么也要展示一点领军的能力。
这么好的封侯机会,他绝不会错过。
“孟德能够这么想,老夫也就放心了。”蔡邕欣慰道。
他这个弟子天资纵横、举世无双,各种底蕴都远超世家子弟,前途不可限量。
蔡邕再啰嗦,就是对曹操的不信任了。
“蔡师到了南方,一定要小心水土不服。所有饮用的水,必须先烧开,最好泡一壶茶。”
“士族南渡,饮食多有不便,容易患上软脚病。这是只吃精粮,不吃米糠导致的疾病。”
“南方百姓经常吃米糠,不会患有此疾……”
曹操细致地介绍吴会之地的风土人情,蔡邕听得津津有味。
“因晋朝南移,衣缨士族不袭水土,皆患软脚之疾。”
这种软脚病到了唐朝,都依旧盛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就有记载。
软脚病本质上是富贵病,缺乏维生素B1,吃米糠可以补充。
大汉黄河流域多种植小麦,北方士族南迁,根本吃不惯米饭,别说米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