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观之,不似人臣
李世民回道。
“非我与众兄弟个人之功,边军韩世忠领五十兄弟奋勇杀敌,亦是功不可没。”
“我们不过是一些江湖野人,要此首级无用,分别之时将人头相赠,为韩世忠表功,可行至半路,便已经听说是刘光世杀了敌国晋王。入了延安府,此事仿佛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那王爷的首级腰牌之流已经奉上,我这里还剩下一杆军旗,宝剑、弯刀、战马一匹。还请相公主持公道。”
老种闻言,却忍不住又叹了口气。
“你是有所不知。”
“那刘光世与其父亲刘延庆乃是童贯的心腹。年前韩世忠本在我手下听用,只因原来作战勇猛,斩了西夏监军驸马,理应大大的赏赐。”
“我上书为其表功,却因我与童贯政见不合,被其以所述不实为由,仅给韩世忠升官一级。底下将士多感不平。”
“也正因此,惹的童贯其党羽不快,将韩世忠从我手中调走,调到了刘延庆的手里。能保住命便已经是天之大幸了。如今立了这般大的功劳,他们要抢,倒也合情合理。”
“童贯深受圣眷,非我能比。即便是有确凿的证据,若由我出面,反而不便。”
老种相公又将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对西夏开战,调来如此多各地弓箭手前来戍边,便是童贯的主意。
对此劳民伤财之举,老种相公是反对的,两个人政见不合。
这很有可能是由延安府向上报韩世忠的功劳,而被童贯刻意压制的原因。
这西夏王爷的人头是一件非常长脸的事,童贯未必愿意放弃。
而一旦老种相公出面,于公于私,童贯就更不会罢手了。
两个人聊着便聊起来了各种有的没的的大小事务。
老种相公提到什么,李世民总是能回应上来。
眼光独到,经常一针见血看出问题的本质。
一身文武本事,愈发的让老种惊艳。
李世民这也才知道了,如今边关如此错乱的真正因由。
是童贯许给了这弓箭手在边关土地不收税,调来了大量的弓箭手戍边,也可以少发一部分军饷。
而蔡京又因为军饷发不齐,没有钱,边关的土地加倍的收税。
按理来说,这两人好似是政敌,但其实他们两个是狼狈为奸的。
而如此互相矛盾的政令,皆出于中央朝廷,偏偏的宋徽宗和满朝的文武还真给通过了。
知道了这些内幕,李世民也是连连咋舌。
幸好自己不打算和这些人为伍,看老种相公的意思,好像也没有招揽自己的想法。
还是另起炉灶的好,和这群虫豸在一起,哪里能搞好天下?
两人说着,还是答应了将最后的证据回头给老种相公送来。
“济安为国杀敌保境安民,众兄弟们都辛苦了。立此大功业,却名声不显,功劳不加。我身为边关守将,心中甚愧。”
老种相公说着,下面的人端着一个托盘上来。
盘子上盖着一块绸布,看得出来底下放的是银子。
“我知济安非爱财之人,但也不能让众兄弟白忙活,钱财虽少,聊表心意,这三百两纹银济安务必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