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李世民回到了他忠诚的梁山泊
散罢朝会,文武百官,三三两两的从大殿上走来。
道君皇帝,单单将高俅留下。
蔡京在几个门人的簇拥下,也迈步向外走着。
“太师。”
“太师。”
经过的官员都恭敬的向蔡京打着招呼。
“爹,官家这是打的什么主意呀?”
龙图阁学士蔡攸凑到蔡京的身旁,还不时的疑惑的扭头看向身后的大殿。
蔡京插着手面色不变。
“这些事你不要管,把你定书修典的事情做好就够了。”
蔡京和儿子的关系不错,但就有一点让蔡京看不过眼。
自己这个儿子只知道钻营和阿谀。
虽然在旁人的眼中,蔡京似乎也是个奸臣,但蔡京却实实在在的有学问,有能力。
“你又听那些迂腐书生乱说了吧?”
蔡攸有些不快。
定书修典的道史官僚百余人,多为史馆、服文馆、集贤院的俊才博学之人,而只有蔡攸懵不知学,以大臣之子的身份领袖其间,很多人心中鄙薄,并不服气。
崇宁三年,徽宗就赐鸿胪丞蔡攸为进士出身,拜为秘书郎、以直秘阁、集贤殿修撰,编修《国朝会要》。如今不到九年的功夫,有着皇帝和蔡京在这里不停的加以恩典,已经加到龙图阁学士了。
而对于不学无术的蔡攸,不满的声音自然也就更多了。
“爹,你说官家到底是怎么回事?真就听那些道士所说的,真有李世民转世?”
蔡攸对这里面的猫腻非常好奇,不依不饶的揪着蔡京问。
前朝皇帝转世,又是传说中的唐太宗,这些东西在略微有些传统的文人蔡京身上,实在是有些提都不想提的忌讳之事。
可自己这个儿子不学无术,又怕他到时候犯了忌讳,蔡京叹了口气,也只能提点他两句。
“你管他有没有呢,若是唐朝的天可汗唐太宗被咱们大宋的皇帝抓了,这样一个传奇故事,也是够民间传唱的了。”
蔡京虽然说这是传唱,但胡须下明显露出的是有些讥讽的笑容。
但蔡攸听着却眼前一亮。
“嘿。高太尉可真是个人才。唐太宗被咱大宋的官家抓了,这岂不是得流芳百世?”
这故事太荒诞,会有些关公战秦琼的味道,但不在圣贤书上钻研而走旁门左道的蔡攸却知道,就是这样的故事才更容易流传。
“流芳百世?”
蔡京的声调终于有了些变化。
蔡攸却明白了蔡京的意思,他自己的心中自然也是对这种事不以为然的。
一脸无赖的笑着:“官家不是这样糊涂的人吧?这事情若真做成了,确实也有趣,但无论怎么想,几十年后恐怕会沦为笑柄吧……”
蔡攸什么都明白。
蔡京低声道:“还用这件事沦为笑柄吗?秦始皇求长生,已经被千百年的文人嘲讽过不知多少次了。”
“如今这些道人在这东京城这般的受到宠幸,恐怕光他这一件事,便足以沦为笑柄了吧?”
蔡攸道:“我看官家不是这么糊涂的人,他就不怕吗?”
蔡京摇了摇头,“天下第一人,有什么好怕的?官家不糊涂,但官家却常有奇思妙想啊。”
蔡攸点了点头,确实是皇帝爱出风头的风格。
做出这样荒唐的事情,放到当今圣上的身上,似乎并不怎么突兀。
已经要走出午门了,蔡攸远远的似乎看见了几个同僚走在一起。
那几个人凑成一团,嘀咕着什么,时不时的好像还扭头看自己一眼。
是在说自己坏话吗?
哼……一群蠢材,迂腐书生。
蔡攸又恋恋不舍的扭头看了一眼皇宫。
自己也得着皇帝的宠幸,自己的父亲还是当朝太师。
可升官升到今天也过去不知道多少年了。
哪像这位高太尉,才真是一步登天啊。
官家自然没个人君的样子,但也绝对是个风流才子了,学识胜过自己不少。
偏偏自己都能看出来荒诞的事,他却甘之若饴。
固然也有他真的信这些玩意儿,但也少不了他爱玩又好出风头的原因。
依照他那天下第一人的性格,在这种平常时候,不会考虑什么后果的,只想着及时行乐。
蔡攸又悄悄的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蔡京。
包括自己父亲这个当朝太师在内,今天的文武百官可都没人家高太尉一个人表现的好。
“你不要胡思乱想,这些事都和你没有关系,老老实实的做你的事,读你的书。”
蔡京沉着声音训斥了儿子一句。
蔡攸也不在胡乱扭头,低着头回了一声是。
但并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
……
李世民带着大军回到了他忠诚的梁山泊。
还未曾到梁山脚下,沿途的人烟越来越稠密起来。
凡有百姓路过,见到了梁山的旗帜,一个个都恭敬的让出了大路,站在了路边。
队伍离得近了,看到了李世民的旗号,知道是府主来了。
没有人大喊大叫,却也都激动的涨红了脸,高兴的笑着。
有激动的,扑通通的全都跪在路边,有提篮挑担的,赶紧将自己的篮子担子打开。或有几个毛桃,或有几个野菜团子,或有一些炊饼。
却都不大声叫嚷,他们知道梁山的军纪严,用衣袍将这吃的包了,悄悄的在那路边等着。
等那行军的将士走过伸手向前杵一杵,他们多希望这些梁山的兵丁能吃一些他们的东西。
但任由他们怎么小心翼翼,有热情的想将这些吃的分享给梁山的将士,却始终没有哪一个士兵敢随意的伸手。
一来是兵法都刻在了他们的心中,他们自己有这个意识,二来,军队中五人,十人,三十人,五十人都各自奔着队,其中有着他们的头领瞪大了眼睛看着他们一级管一级。
“这才是仁义之师,这才是仁义之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