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爷子因着想知道这件事到底怎么回事,倒是没有拒绝儿子的提议,寻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
“那些流民竟是全都被安排成了军户?朝廷为了不出钱粮,亏的能想出这样的主意来!”李老爷子咂摸口鸡汤道。
“瞧着这局势,朝廷应是一下子拿不出这么的粮草,又不能不管这些人,干脆划拨给秦将军做军户,无战事时也能给军中种些粮食出来!”李二郎解释道。
“这如今已是错过了春种的季节,这三万多人顶多还能补种植一些豆子之类的作物,在此期间救济这些人可要花费不老少呢!”李老爷子颇为将军捏了一把汗!
李家父子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着,李嫣的心思却是因着两人的对话,心思不由的飘远。
与南面已经大面积普及种植水稻不同,如今北的粮食多以,小麦、粟米、高粮这些抗寒抗旱的作物为主,倒是不多见此地有人种植水稻。
究其原因还是北地干旱少雨,除了夏季温度适宜水稻生长,初春和秋季温度还是过低的,再加上家家户户仅那些田地,谁又敢拿自家赖以生存的实验?
其他地区李嫣倒是不曾探查过,只是在他们荣城种植水稻却是没有的。
李嫣心中不由的打起了这件事的主意,他们荣城因着地势低洼,高山雪水从他们荣城穿城而过,水利条件倒是比其他地方要好上许多。
若是在将水利措施做起来,沟渠建好,来年种植水稻也不是不可行。
一来也是因着种植小米、大豆之类的作物产量实在太低,百姓们耗费心力的忙碌一季,好一些的田地一亩也只能收到两石粮食,其他中等田地不过一石多点。
这样的收成还需得,这一年风调雨顺,百姓们精耕细作的情况下才能达到的收获。
若是种植水稻,单位的亩产确实要比种植这些粟米、高粱的要高出许多,一般一亩地能到三石左右,若是水肥条件好达到四石也是有的。
虽说可以从南面运送粮食到北地来,到底没有自己种植来的让人安心,毕竟想要从南面运送粮食来,前提条件是南面有粮可运。
李嫣将自己的想法说与了在场的众人。
“什么?你说要种植水稻?”李老爷子种植了大半辈子的地,还从未种植过水稻,他不确定的又问了一遍。
李嫣点点头,将荣城的所处的地势低洼,水稻种植的优势与自家爷爷说了一遍,又着重介绍了单亩水稻的产量:“爷,咱们家便试一试吧?”
被孙女所说的单亩产量所吸引,只是自己到底没有种植过那水稻,心中还是犹豫:“我听说那水稻喜热,咱们这处春日里可还很冷的,那作物种了能活嘛?”
“爷别担心,咱们不直接播种,而是采用移栽的方式先培育禾苗,待那禾苗长了一段时日,天气也暖和了,秧苗也成活了,在移栽至稻田里面,那样自是能成的!”
这样的种植方式,李老头是闻所未闻,可是她对孙女口中所说比如今还多一倍的产量那是心动不已。
“要不来年试一试?”李老爷子不禁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