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东一边减肥,一边研究《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剧本,一时之间他有些进入不了状态。
这也不怪廖东,这半年多时间,他一直都在拍戏,《红海行动》《狩猎》《巨齿鲨》,商业电影对演技几乎没有要求,《狩猎》他又是导演,只在那看来着,根本没有亲自上阵。
如果演技要是有经验条的话,可以说这半年廖东的经验值一点都没涨,不仅没涨,反而还有减少的趋势。
作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演技这个东西,有点像骑自行车,只要学会了,不管多少年不碰自行车,一上车还是会骑。
演技也是一样,像廖东这样本身就有基础的演员,就算他糊弄着演,也能交出及格的答卷。
但是一直糊弄,或者说一直没有挑战性的角色,演技就会陷入模式化,演什么都一个样。
就像二十多年不骑自行车,虽然也会骑,但是别想骑得太快,也别想做出什么高难度的动作。
这可不行!
尽管当导演或者投资电影更赚钱,但是廖东的演技是从上一世带过来的,不能丢,这就叫不忘初心。
当然,这都是扯淡,最主要的原因是廖东喜欢演戏,尤其是这种能体现演技的电影,这是他兴趣所在。
投资只是工作,当演员才是生活……
但是廖东感觉自己现在生活出了点儿问题,思忖再三,廖东给黄博打了个电话,这是他认识的人里面,演技最好的了。
黄博正在录《极限挑战》,接到廖东的电话的时候,刚好放饭,听完廖东的描述,黄博说道,“你的意思是你进入不了状态?”
“对,我演的雷恩是一个同性恋,有AIDS,嗑药,还是异装癖,我代入不进去。”
“方法派?”
“对,我在尝试构建雷恩的生活情境,我也去观察过一些瘾君子,也试图去体验生活,但是没能成行……”
廖东说的观察,其实就是看各种电影和美剧,他倒真想过去体验一下生活,可直接被杨欣给拒绝了。
开玩笑,美国的同性恋人群是说去体验就体验的吗?人家嗑药万一偷偷给廖东来一针怎么办?那廖东可就全毁了。
就算廖东没染上病,也没上瘾,但是被人拍到他也说不清,直接被封杀都有可能。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黄博也觉得正常,很多时候体验生活是没用的,你要演一个瘾君子,难道还真的去嗑药?要演一个杀人犯,还能真的去杀人?
这就是体验派的弊端,方法派会强一些,但是很难找到可以替代的情绪,比如杀人犯杀人的时候是什么心理?恐惧还是兴奋?杀人之后是悔恨还是觉得刺激,想要再来一次?
这些都没有定论,只能通过真正杀人犯的供述来揣摩,可问题在于,很多杀人犯不会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他们并不愿意袒露内心,甚至还会故意骗人……
异装癖和同性恋也差不多,杨欣给廖东收集的资料里,有这部分的介绍,大多数是刻板印象,廖东实在是理解无能。
“既然没办法感同身受,体验派和方法派的路子是走不通了……要么你试试表现派吧,我看你出道的时候不就是表现派吗?演得也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