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廖东没说,要是按照他的想法,这剧本就要推翻重写,人家黄博准备了好几年的剧本,怎么可能随便重来?
再说档期都定了,现在重新写剧本,拍电影又不是过家家……
但是个人剧本,廖东就要改了,他觉得人物铺垫不够,情绪转换太突兀,这关系到他的口碑,他必须改剧本。
小东这个角色是整个团队里面反转最剧烈的,四舍五入算是个大反派吧,还是从一个老实人成长到大反派的那种。
他的背景黄博也暗示得比较明显,比如小东和马进有一段对话,他问马进为什么要带他出去?
马进给的答案是小东的命够硬,从小被三叔打到大,居然能活下来。这就是在说小东有一个悲惨的童年,悲惨到差点被打死的地步。
这也符合普遍反派的人物弧光,童年悲惨是黑化的诱因,同时也提出一个全新的问题,为什么小东拥有如此悲惨的童年,却是一个如此善良的人?
其实是黄博在暗示观众,小东并不是天生善良,善良只是他的保护色,他为了生存下去,只好逆来顺受,趋炎附势,讨好别人。
小东把自己内心阴暗的一面隐藏了起来,这就是他黑化的主因。
剧本里小东黑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马进没有告诉小东自己中了奖,导致两人信任破裂,让小东最人性产生了怀疑——自己最信任的表哥都不信任自己,那还有谁是值得自己信任的?
第二阶段就是马进彩票梦破碎以后,他想要复仇,进而影响到了小东。
第三阶段是小东和马进本来说好了两个人一起跑,但是马进在最后关头居然反悔了,想要带着所有人一起离开。
从背叛,到和好,再到背叛,小东失去了对马进的信任,这才导致了他最终黑化。
黄博觉得这样铺垫已经足够让观众明白小东为什么会黑化,但是廖东觉得完全不够,因为普通观众看不出来。
这就是当局者迷。
黄博是导演,又参与了编剧,他觉得小东的性格转变合情合理,如果是小说的话,没什么问题。
可电影就不一样了,大家都在关注剧情,电光石火之间,大家不可能记住每一句台词。
为什么很多影视剧中角色黑化都要经过一个非常大的刺激,比如失去亲人,事业被毁之类的?
因为这样观众才能明白,这个角色黑化的原因,接下来他的一切行为才会变得合理。
不然观众就会觉得莫名其妙。
就像是小东,怎么几句台词之后,他就黑化了?普通观众根本看不懂,然后就会影响电影口碑。
于是廖东晚上邀请黄博去泡温泉,就他们两个人的那种。
黄博还真没考虑到这个问题,认真想了想,他觉得廖东的说法很有道理,小东这个角色可以算是个男二号,既然如此,必须给他一个充足的黑化理由。
“你想怎么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