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表演要过关,不要求演员奉献出影帝影后级别的表演,起码要做到松弛有度,不让观众出戏。
这就足够了,是不是听起来挺简单的?
但是很多电影都做不到这三点,尤其是陈国挥版本的,还不如纪录片精彩。
之前说过,这部电影是根据2010年大连7·16油爆火灾改编的。起火的原因是一个公司违法生产含有双氧水的脱硫化氢剂,另一个公司违规承揽向管道加注脱硫化氢剂的业务。
在油轮停止卸油的情况下,选择继续加注脱硫化氢剂,导致化学爆炸,燃烧起火。
10万立方米油罐燃烧,并向周围20多个同样级别的储油罐扩散,而储油罐之间的距离不超过10米。
这么说可能不太直观,如果火势控制不住,整个大连都有可能受到波及,可以说是危机万分。
但是陈国挥完全没有拍出这种危急感,哪怕他直接加一句台词,这场火可能把大连夷为平地,也能让观众的感受直观一些。
这其实不算什么,最让人诟病的就是灭火方式了。
按理说纪录片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消防队员抽调海水对附近油管进行降温,灭火主力是泡沫。
十五个小时灭火过程中,不但消耗了省内所有泡沫,又从天津、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地紧急调运400多吨泡沫到达现场。
但是电影中抢泡沫的片段几乎是一带而过,给观众的感觉就是消防队员用海水灭火,导致电影上映之后很多人来吐槽这一点。
这么简单的原理都拍不明白,完全是导演的锅,导演干什么去了?拍那些无关紧要的镜头去了,各种照片杀,台词杀,镜头一出来,观众就知道这个角色要牺牲了,都2018年了,有点新意好不好?
最扯的是这种题材的电影,居然没有把灭火方案交代清楚。
真实的事件中,消防队员在油罐区和化学罐区足足铺设了五道防线,火场一共设置52个阵地,结果陈国挥把镜头都放在了黄教主身上,这不是扯淡么?
不过这次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剧本已经改过了,找了当时亲历者口述,专业编剧再加以完善的,起码细节方面会真实许多。
另外这次廖东是男主角,还是投资人,陈木生要是敢胡搞瞎搞,他可以直接接过导筒,反正陈木生也不敢说什么……
这可是廖东在国内拍的第一部商业电影,还是这么根正苗红的题材,不能出任何岔子。
廖东这边自然是全身心投入到《烈火英雄》的筹备之中,但是事情还是很多,陈婕直接杀到了廊坊国华影视基地,《烈火英雄》大部分戏份其实都是在这里拍的。外景也没去大连,而是在青岛和广州。
陈婕这次过来有两件事,一件是汇报《一出好戏》上映的细节,第二件事是提醒廖东,别忘了过几天去参加金鹰节颁奖典礼。
廖东一脸懵逼,“金鹰节?电视剧奖?我都多长时间没拍过电视剧了?”
“《漂亮的李慧珍》是去年上的,今年正好参与金鹰节评选,你和热巴都提名了,陈姐问你要不要搞个人气奖。”
“金鹰节,《漂亮的李慧珍》,人气奖……”
廖东嘀咕了一句,突然发现不对劲,“卧槽!别,千万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