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2》大部分剧情都在水下,卡梅隆选择的是实拍加动捕技术。
结果拍上才发现不行,因为传统的动态捕捉技术在水下就不好使了,主要是水面的反射会让演员的表情出现错位,还容易看不清。
情况摆在这,要么水下画面都用CG,要么就研发一套新的水下动捕系统。
卡梅隆选择的是后者。
这不难理解,全用CG的成本太高了,演员都训练过了,好不容易能屏息四分钟,结果告诉人家白练了?
不太人道……
而且好莱坞还有个魔咒,《未来水世界》了解一下?
“我的团队升级了适用于水下的动作捕捉服和摄影机,可以准确捕捉演员在水下的表情,我想中国的剧组应该很感兴趣……”
廖东差点笑出声,这套设备是维塔数码研发的,和卡梅隆有什么关系?难道他入股了?还是帮着带货?
不过不管怎样,卡梅隆的算盘应该是落空了。
中国观众不喜欢看海底世界的故事,我们喜欢在天上飞来飞去的,不然拍了这么多神话故事了,怎么没人拍龙王呢?
至于裸眼3D,就更不靠谱了。
裸眼3D,就是字面意思,不用戴眼镜也能看3D效果。理论上没问题,很多城市都有非常成功的裸眼3D广告。
用在电影上就不行了,因为放映厅太小,观众看电影的角度也不同,就像站在后台看魔术师变魔术,容易穿帮。
最重要的是,裸眼3D需要用比较高的流明激光投影,对眼镜有没有害,还没研究明白呢。
卡梅隆怎么可能大规模使用裸眼3D技术?到时候竞争对手一黑,票房还要不要了?
“《阿凡达2》还运用了4K/3D/高帧率,最高可达120帧……”
这也是扯淡,李桉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双子杀手》尝试了两次120帧,连续失败两次,卡梅隆疯了才会在《阿凡达2》上大规模使用120帧。
播放条件也不允许,全世界就没有几家电影院能达到放映标准,而且120帧的拷贝特别重,运输也是问题。
事实上,人家卡梅隆用的是48帧,李桉纯属浪费投资人的钱……
论坛过后,康总找到了廖东,问他卡梅隆说的这几项技术有没有用。
廖东人都傻了,这也信吗?不过廖东很快就释然了,毕竟卡梅隆的地位摆在那里,说出来的话可信度都高了几分。
就像当年斯皮尔伯格全世界忽悠DTS数字剧院音效,也有不少人投资、购买,然后被杜比全面碾压……
康总现在很听劝,临走的时候还叮嘱廖东,评奖一定要公平,不要出乱子。
接下来几天,廖东一直在厦门各个电影院之间乱跑,金鸡也是有影展的,虽然都是上映过的电影,但是廖东依然拿出来放映,票房也很便宜,算是半卖半送,观众还真不少。
廖东的任务就是给入围的电影站台,顺便再看一遍,方便他投票,廖东也是今年的评委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