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网上怎么炒作,金球奖还是要继续。
最终《小丑》失手了,最佳影片被凯特·温斯莱特的前夫萨姆·门德斯执导的《1917》拿下,爆了一个大冷门。
这是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电影。
宣传的时候,打着整部电影是一个长镜头的噱头……是不是很大胆?
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还是剪辑的,最长的一个镜头有八分半钟,整部电影一共有二十二个剪辑点,但都用遮挡、黑幕等方式给掩盖了过去,看起来像是一个镜头拍下来的一样。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观众在看电影的时候没有心思看剧情,而是看哪里剪辑了……
也挺劳民伤财的,电影开机之前,排练了半年时间,整部电影都是顺拍,剧情集中在两个小时之内,所以还要等阴天。
最长的那个镜头,拍了五十六次,这种伪一镜到底,有什么意义?
电影是好电影,可是真没必要……
不过无所谓,大头都是阿狸出的,当然,也没赔钱,这电影拿了金球奖最佳影片之后,在北美大规模上映,三天拿了3600万美金票房,有可能冲击一下1.5亿美金,反正不会赔钱。
阿狸的股票也跟着涨了一波,这波啊,这波是双赢。
但是不管在国内还是在美国,热度最高的还是廖东,大家都在炒作廖东有没有希望凭借《小丑》首次问鼎奥斯卡影帝。
奥斯卡学院自然是没什么反应,他们倒是给了廖东影帝提名,但是混过好莱坞的人都知道,廖东不可能拿奖。
廖东和华纳也没公关,花那个冤枉钱干嘛?奥斯卡学院宁可给亚当·德赖弗影帝,也不会给廖东。
……
廖东拿了金球奖影帝,感触最深的是热巴。
没办法,冲击力太强了。
不是说打球……
而是人脉和地位。
以前热巴就觉得廖东在国内地位很高,那些什么顶流、导演、制片人见到廖东都会露出一副笑脸,就算是高冷人设的明星也是如此。
好莱坞……好像也就那么回事,拍了几部大制作,A咖,应该没有制片人厉害吧?毕竟好莱坞是制片人中心制。
结果在金球奖晚宴上,大卫·海曼、玛丽·帕伦特、凯瑟琳·肯尼迪这些好莱坞传奇制作人都主动过来和廖东打招呼。
贝尔这种被廖东击败的A咖也很热情,热巴突然有些恐慌,自己的男人是不是有点太厉害了?
其实也没有那么厉害。
大卫·海曼和玛丽·帕伦特是《旺卡》和《沙丘》的制作人,人家是过来和廖东联络感情的。
凯瑟琳·肯尼迪则是还想让廖东投资《夺宝奇兵5》……
至于贝尔,他演过蝙蝠侠,应该是过来看看自己的宿敌吧?
热巴确实非常警惕,现在外面妖艳的贱货那么多,廖东在她们眼里就是唐僧肉,肯定要看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