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和展映电影院的协调工作已经完成,开幕式和闭幕式都在会展中心最大的场馆进行,周围四十家电影院,超过两百个影厅将会承担本次的展映工作……”
康总侃侃而谈,给廖东都听傻了,这规模他真没想到,当初杨欣汇报的时候,大概只有五十多块银幕,现在变成两百多了。
“我们将在一千余部作品中挑选出一百二十部进入最后的展映单元,同时开辟国际电影交流论坛和创投单元……”
说到这里,会议室里发出了嗡嗡的讨论声,一千多部电影,怎么挑选?挨个看一遍?从现在看,看到电影节开幕,能看完吗?
电影局的领导接过了话头,“确实是个艰巨的任务,大家畅所欲言,议一议吧。”
这话不是跟刚才的那些领导说的,而是对一批电影协会、导演协会的专家学者说的。
一共二十多个人吧,这次廖东倒是认识不少,大多是金鸡奖的时候合作过,早就淡出一线了。
不过他们还是挺热情的,谁都知道领导很重视深圳电影节,这个时候,当然要积极发言,给领导留下一个好印象了。
有说要分任务的,要按照题材和类型选,一个人负责一摊。每个人挑一部分电影出来,再往下刷。
有说直接定标准的,不符合标准的直接剔除。
有说要照顾一下知名导演和演员的电影,毕竟电影节不是孤芳自赏。
还有说不能忽视年轻导演,要考虑周全……
廖东听了半天,说的都是废话,全是虚的,没有什么价值。这也怪不了这些专家学者,领导越是重视,他们越不敢瞎说话,想要表现,又想给自己留有余地。
只能说心思可能都是好的,但是眼界太狭窄,思维太落后,全无用处。
领导的眉头越皱越深,他看了一眼廖东,“小廖,你来说两句。”
“咳咳……”
廖东清了清嗓子,知道这种事逃不过去,他也不愿意逃,深圳电影节是他发起的,他肯定要把选片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交给这帮专家学者,电影节吃枣药丸。
“各位专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很有建设性。我觉得可以先按照题材把电影分成几个单元。”
领导此时插了一句嘴,“计划书上不是说不设单元,不设奖项,只有一个观众选择奖吗?现在要变成每个单元都设置一个观众选择奖?”
“不是为了评奖。”廖东笑着解释道,“我刚才大致看了一下报名名单,短片有42部,纪录片39部,动画片22部,剩下的才是长篇电影。短片、纪录片和动画片完全可以独立出来,找专业人士一起审核,挑选一部分进行展映,评奖的时候还是一起评选。我觉得在座的这些专家都挺合适,这样工作量会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