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今年的奥斯卡,奈飞发现他们邀请不到一线好莱坞明星了。
小李子、马修·麦康纳、贝尔这些顶级的自然不必说,连范·迪塞尔这种伪2000万俱乐部(他拿2000万美金片酬算上了《速度与激情》制片人酬劳)都要涨价。
塞斯·罗根、凯文·哈特、克里斯·帕拉特这些片酬1000多万的演员,开价就是2500-3000万,奈飞真撑不住了……
还有就是来自制片人的集体逼宫。
奖项和票房是制片人的重要成绩,现在这俩都没了,他们怎么开展工作?怎么说服大牌明星和大牌导演加入他们的项目?
多给点钱?
把人家2000万美金的片酬提高到3000万美金?人家差这点钱吗?
票房分红怎么办?
所以奈飞只好滑跪,不然只能回到自制剧的老路上,可是自制剧搞得再好也没用,主流还是电影。
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其他好莱坞五大掌握大量资源和发行渠道,又在流媒体平台砸钱,更重要的是院线也不支持奈飞。
应该说,奈飞是他们的敌人,电影窗口期缩短,影响最大的就是院线。
本来今年奥斯卡之前,奈飞已经准备示好院线了,想让《婚姻故事》和《爱尔兰人》在院线上映。
结果包括AMC、Regal、Cinemark三大院线在内的美国主流院线,公开表态不会给这两部“从未获得上映许可”的电影排片,这可不是简单的抵制,这是封杀。
三大巨头表态了,其他院线、制片人和各种奖项的评审团成员都对奈飞有所顾忌。
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个契机,原来MPAA的六个成员之一20世纪福克斯被迪士尼收购了,好莱坞六大变成了五大,空出来一个名额。
奈飞愿意砸钱入局,好莱坞五大也愿意接纳,前提是奈飞要低头。
奈飞不得不低头,好莱坞五大屹立这么多年不倒,背后的关系盘根错节,奈飞想要凭借一己之力改变局势?
凭什么?背后大佬的利益怎么办?
那就只能认怂了呗。
奈飞很痛快地放开了大制作电影的窗口期,但是也会制作一些绕过院线的独立电影。
其实就是国内院线电影和网大的模式……
既然如此,廖东就可以和奈飞合作了,不过合作的是电视剧。
中国这么大的市场,奈飞不可能不心动。
可问题是很难,因为大陆网友想要看奈飞,需要科学上网。
但是这不被允许,奈飞也会排查,然后随机封杀某些IP。
不是奈飞不想赚这个钱,主要是因为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