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真情流露更加朴实,更加贴近生活,也更加让人动容。
就在大家都以为这个临时家庭会越来越好,走向正轨的时候,廖东就无情摧毁了这个临时家庭。
故事的走向应该是从那片乌云开始改变的,一家人从海边回来之后,李明起意外离世,王胜迪的事情上了电视,张艺汉偷窃时故意失手,张松文和郝雷落网……
几乎在一瞬间,整个家庭分崩离析,廖东一边催泪,一边铁石心肠,一点都不顾及观众的感受。
他可不想落入“大家都不容易”这种浅薄的套路之中,他拍《小偷家族》是为了反映社会情况的。
虽然国内这种情况不太容易成立,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嘛,大家看得还是很带劲的。
一个导演,可以调动观众的情绪,那他无疑成功了一半。
两个小时后,大银幕上的字幕开始滚动,放映厅里鸦雀无声。
这次廖东和热巴就有准备了,等到字幕跑完的时候,热烈的掌声如期而至,和《法兰西特派》那种一边鼓掌,一边有人吹口哨的状况不同,今天大家只是在默默地鼓掌,全场听不到任何杂音。
这就是电影的力量,他们都被廖东折服了!
《小偷家族》没有酷炫的长镜头,没有充满巧思的比喻,甚至连中国导演最喜欢的隐喻都很少。
廖东用简单的浅焦镜头和景深镜头就让整部电影活了起来,整部电影的画面层次明晰、寓意丰富,让观众不自觉地就沉浸其中。
剧情上也没有什么激烈的冲突,没有狗血的爱情,也没有什么仇恨,但是大家看得如痴如醉。
张松文不善言辞的父爱,郝雷牙尖嘴利下的牺牲,李明起临终前的呢喃,春霞最后推开家门时的伤感,还有张艺汉在公交车上的那句“父亲”和王胜迪爬上阳台时的渴望……
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每一个眼神都拍进了大家心里,这才是有力量的电影!
《小偷家族》的热度很快盖过了韦斯·安德森的《法兰西特派》,《好莱坞报道》甚至用上了“一场来自中国的家庭史诗”这样的标题。
“《小偷家族》这种作品,才是我们期望看到的,他并不激烈,也没有炫技,廖选择用最平和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并不平和的故事,的确发人深省。”
《综艺》也给了满分,“《小偷家族》是一个寓言故事,廖用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引导我们去反思社会的普遍价值观的正确性。”
中国媒体的标题就简单多了——“《小偷家族》,于无声处听惊雷!”
《小偷家族》首映结束,场刊也更新了。
《小偷家族》毫无悬念地拿到了史无前例的3.9分,刷新了《燃烧》创造的场刊纪录。
几乎所有影评人都给了满分。
廖东有点慌,这帮影评人这么夸他,不会给金棕榈夸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