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弘光朝廷的覆灭(中)
扬州城内的军队,原本只有何刚的忠贯营。刘肇基也才来扬州几天,比高杰还要晚两天。
他原本驻扎在宿迁、邳州一带,多尔衮围盱眙,他跑去支援。结果刚到盱眙,就听到盱眙已破,他只能带着手底下的人马向南。斥候打探到多尔衮没去南京,而是直奔扬州,他便抄近路率先赶到扬州协助守城。
刘肇基籍贯辽东,曾在卢象升和洪承畴手下效命过。崇祯十二年冬,时任蓟辽总督的洪承畴任命刘肇基为署总兵官,分练宁远诸营卒。
洪承畴本来就以练兵和带兵着称,刘肇基能被洪承畴委任分练宁远诸营卒,可见刘肇基在练兵这方面的能力不错。
这也是刘肇基的底气所在,自信能够凭借手中几千劲卒,在多尔衮先锋部队立足未稳之时,一举将其击溃。一旦成功,能够极大的提振扬州诸军的士气。
为了稳妥起见,刘肇基还建议朱由崧亲自登城助战。有着皇帝的加持,部下的士气定然高涨。
胆小怕事的朱由崧还在找理由婉拒,督师史可法直接拒绝了刘肇基的提议。
史可法想以稳妥为先,他担心刘肇基的行动一旦失败,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不能说稳妥是一种错误,如名将王翦,用兵就以稳妥为先,喜欢以势压人。
还有号称不败将军的西汉名将程不识,是汉武帝时期和飞将军李广齐名的边关太守。李广打仗有点像抽卡,不是大胜就是大败,而程不识是那种能够不断赢得小胜的将领。
史可法的想法也有一定的道理,高杰所部本就是盱眙城溃兵,已经经历过一次战败。好不容易逃到扬州,若是再在城墙上看着同袍再吃败仗,士气定然陷入低迷。
不让刘肇基出城主动攻击的原因还有一个,这段时间大明军队在面对清军时总是兵败如山倒。输多了,就让史可法觉得在野战之中,明军可能真的不是清军的对手。
如今皇帝就在扬州,他怎么敢去赌刘肇基一定能够战胜清军呢?
不过这里也能看出史可法的能力真的不太行,或许只有忠贞的品质值得称赞。定策的失败,使得作为南京头号大臣的史可法无法取得朱由崧的信任。自请督师淮扬,却又压不住几个桀骜不驯得军头。
原本历史上,南明五个军头,除黄得功战死外,其余四个皆选择降清,成为清军攻打南明的急先锋,这就是史可法作为督师的最大失职之处。
以堂堂督师阁部的身份,经营江北一年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结果全给清军做了嫁衣裳。
这个时空还好点,除了左梦庚和黄得功,清军看不上其他几个总兵。以至于他们想投降而不能,只能继续做南明的忠臣,也算给史可法挽回了一点点面子。
本来就在朱由崧那里吃了瘪的刘肇基,看到高杰所部踪迹全无,立马破口大骂,什么难听的话都骂了出来。不过再怎么骂也无济于事,该守的城还是得守。
将副将乙邦才、马应魁、庄子固叫来,又将何刚请了过来,刘肇基开始安排城防:“悫人兄,城里的情况想必你已经清楚,高杰此贼秉性难移,遇事即遁逃,如今扬州能不能守住,全在你我。”
“鼎维兄,有什么命令你直接安排就是,我还能信不过伱吗?”
“多谢悫人兄体谅,如今形势危急,我就不多废话了。乙邦才、马应魁、庄子固,你三人各领一千人马分守西,南,北三门,我自领两千人马居中调度,有问题及时派人通知。”
“悫人兄,你部三千人马分成三部,每部一千。一部拱卫陛下,一部守卫东门,你亲领一部保证陛下行营至东门的道路畅通。一旦形势危急,你立刻护送陛下出城。”
刘肇基此举,无疑是将最危险的任务留给了自己。扬州东门之外就是大运河,坐船经大运河、长江,就能入海。到时候再转道向南,可以在两广云贵之地再立朝廷,继续抗清。
“鼎维兄,你如此安排,是看不起何某吗?何某虽不才,却也愿意同扬州共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