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南巡(二)
经过半个时辰的激烈比拼,场上两支队伍几乎人人挂彩。正白旗队伍以微弱的优势,赢得了这场比赛。
福临将两支队伍都叫到了看台上,亲自颁发奖励,顺便慰问一下挂彩的将士。
“众将士为今日万寿节贡献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比赛,朕心甚慰。”
正白旗队伍作为冠军,奖励非常丰厚。一杆锦旗,上面绣着“冠军”二字。福临从三德子手中接过锦旗,将其授予给带队的章京。“此旗乃两宫皇太后所绣,希望你们不仅能够在蹴鞠上勇冠三军,在战场上,也要勇冠三军,替朕杀敌。”
“天下还未一统,西域沦丧百年,正是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好时机。”
为首的正白旗章京接过锦旗,随后举过头顶,高喊一声“冠军”,随后所有队员齐声高呼冠军,再然后就是整个场馆都在为其高呼。
欢呼过后,剩下的奖励由代善和济尔哈朗负责发放。代善为所有队员颁发的奖励一杆火铳,济尔哈朗颁发的则是一口腰刀。
火铳和腰刀都不是一般的大路货,尤其是火铳,一年多前,福临就把燧发枪的思路跟格物部的汤若望说了,让他组织人手进行研制。
燧发枪不是个新鲜玩意,早在一百年前(1547年),一个叫马汉的法国钟表匠就已经研制出了最早的燧发枪。法国国王亨利四世委任马汉作为他的“宫廷贴身侍从”,然后开始在军中大批量装备燧发枪。
只可惜亨利四世在乘坐马车看望大臣的路上遇刺,燧发枪的列装就此止步。直到福临所处的这个时代,欧洲才开始陆陆续续列装燧发枪。
在中国,燧发枪也有了十来年的历史。早在崇祯年间,一位名叫毕懋康的官员就研制出了燧发枪。崇祯八年,毕懋康编撰的《军器图说》上面就记载着燧发枪的制造思路,还曾将此书献给崇祯。
毕懋康本已被免职,后因献书有功被任命为南京户部右侍郎。不过他的书,终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澜。
只能说毕懋康生不逢时,思路是好的,但是没人重视。就算有人重视,又会因为各种制度原因,造出来的东西参差不齐。
以至于毕懋康研制的燧发枪的到最后也没能得到推广,其本人也在崇祯十七年黯然离世。
汤若望知道燧发枪,可知道不代表着能做,想去查资料,却发现现在根本找不到,只能自行研制。耗费一年时间,格物部才将初代燧发枪给研制出来。
不得不说,燧发枪配上纸装子弹,发射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以前火绳火枪,好一会才能发射一次,若是对上骑兵,可能还没开个两枪,骑兵就已杀到了跟前。
不过燧发枪虽然已经研制出来,但是产能却跟不上。目前成熟的工匠太少,无法实现大规模量产。福临已经让代善知会工部广募工匠,提高工匠的待遇,只为能够早日列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