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如此,陈兵也有意加大WINDOWS系统的开放性,愿意向那些计算机硬件厂商,开放更多的源代码信息,尽量将这些计算机硬件厂商捆绑到自己的战车之上。
除了搭配了WINDOWS的286电脑,英豪公司的计算机产品线已经非常的丰富,在霓虹已经开始推广的图形工作站,这一次也同样会在电子展上进行推广。
而在内地已经销量不错的入门级电脑,也被英豪再次进行一定的技术升级,在灯塔市场重新推出,命名为F系列。针对的就是在灯塔市场上最热销的计算机Commodore 64。
在80年代,其实最热销的电脑,并不是IBM,也不是苹果,而是Commodore 64,历史上,这款计算机的单机销量达到了1000万台以上,被记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
Commodore公司,很多人可能都没有听说过,那是因为这家公司在90年代破产了,其曾经的辉煌也逐渐被世间遗忘,就象之前不断被陈兵薅羊毛的RCA公司一样。
但在个人计算机刚刚起步的70、80年代,Commodore公司,却一直是微机行业,赫赫有名的重量级玩家。
早在1975年Commodore就开始推出微机产品,是与苹果一样开创微机产业的创新公司之一。
其后Commodore一直在不断的推出新的产品,但与苹果公司逐渐走向高端市场不同,Commodore一直推出的都是价格相对便宜的低端产品。
支持Commodore公司,在低端电脑领域竞争力的一个核心因素,就是他收购了半导体制造商,MOS Technology,MOS公司最着名的产品就是8位CPU, 6502。
Commodore 64是1982年推出的8位家庭计算机,采用的6510芯片,是6502的升级版,凭借自产CPU获得的成本优势,这款电脑的定价是595美元,但其真实的生产成本,仅仅不到150美元。
英豪这次推出的F系列计算机,也同样是8位计算机,只不过英豪的计算机,采用的是另一款芯片Z80。
6502和Z80都以低廉的生产成本,成为了8位机CPU中的王者,但其实6502的设计脱胎于摩托罗拉的6800,Z80的设计源自INTEL的8080。
这两款芯片都是凭借生产工艺上的简化,击败了他们的源头,称霸了市场。
但进入16位机时代,摩托罗拉推出了、INTEL推出了8086,这两家八位CPU的生产厂商,就无法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而被再次甩远。
Commodore 64,能够成为80年代最畅销的家庭计算机,除了公司的计算机技术积累,和向上整合了CPU生产厂商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雅达利大崩溃。
Commodore 64是1982年初推出的,主打的就是家庭娱乐功能,适合玩电脑游戏就是其特色功能之一。
历史上,随着雅达利崩溃的到来,灯塔的家庭游戏机市场崩溃,Commodore 64就趁此机会,成为了最大的计算机游戏发行平台,后来甚至收购了雅达利公司计算机部门。
具陈兵前世看到过的资料,在Commodore 64流行的时代,有超过6000款游戏在这个平台上发行。
英豪公司本身就是依靠电子游戏起家的,更是有野心,承接雅达利崩溃遗留下来的巨大市场,自然不会眼看着Commodore 64独霸市场。
英豪公司去年就开发除了入门级的计算机,其实目标瞄准的就是Commodore 64。只不过那时,英豪公司的计算机产品线刚刚拉开,还没有什么名声,陈兵也就没有急于把这个产品推向灯塔市场,而是先在内地和东南亚进行销售。
现在英豪公司的计算机产品线已经成熟起来了,依靠去年推出的PC机,在灯塔也建立起了基本的销售渠道,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来与Commodore 64正面争夺市场了。
而且,英豪自从引进了芯片生产线之后,就一直在与Z80的生产商Zilog(齐洛格)进行谈判,谋求获得仿制Z80的许可,经过一年多的磋商,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
英豪公司的游戏机、入门级计算机等很多产品,一直都是在使用Z80芯片,能够获得这个生产许可,就可以让英豪公司的全系列产品成本大幅下降,在与Commodore公司竞争时,不落下风。
这次英豪在灯塔推出的F系列计算机,与Commodore64一样,在计算机上完全整合了电子游戏机的功能,英豪授权的游戏卡带,可以直接插在F系列计算机的卡槽上,可以在电视游戏机与F系列计算机上通用。
F系列计算机的定价区间要比游戏机高不少,定价为499美元。但在计算机品类中,却属于比较低档的定价。
英豪的电视游戏机平台,是一个封闭的平台,其上只能运行英豪公司授权发行的游戏,而游戏的载体暂时仍然是以卡带为主。
这个F系列计算机平台,将会作为一个半开放平台,允许所有的游戏开发商,在这个计算机平台上,自由开发电脑游戏。
在这个计算机推出之后,英豪公司也会将在霓虹已经获得认可的游戏权利金制度,向灯塔游戏开发商进行推广。
未来游戏开发商,会面临两种选择,向英豪公司申请授权,或在F系列计算机平台上自由发行软盘游戏。
向英豪公司申请授权,游戏的质量就必须达到英豪的要求,但同时一旦获得授权许可,就会获得英豪公司的信用背书。
对于那些质量较好,预期销售量较大的游戏,英豪会要求采用卡带的游戏进行发行,同时也可以给出较高的市场定价。
虽然卡带的生产成本更高,但游戏的售价也可以拉高,而且可以进入英豪的游戏销售渠道大规模销售,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
而对于那些质量尚可,但市场小众,预期销量有限的游戏,英豪不会去生产卡带,而是用软盘为存储介质来进行发行售卖,但这些软盘外包装上会标有英豪的认证标志。
至于那些没有通过英豪审核的游戏,也可以与那些没申请审核的自由游戏一样,以软盘为载体的自由发行游戏。
这种游戏,虽然几乎没有任何的门槛,但却无法得到英豪公司的推广加持,只能自寻游戏发行渠道。
过低的进入门槛,会使得自由发行的软盘游戏,竞争极为激烈,也会使得游戏的发行价格非常低廉,游戏开发者的获利能力被极大的压缩,其实更适合用来吸引自编游戏的爱好者。
这种自由发行,看似不需要受到英豪的管制,但对于那些有志于做大的专业软件开发商来说,吸引力反而不如能获得背书和渠道支持的审核发行游戏模式。
陈兵并不担心,那些自由发行的游戏软盘中,充斥太多粗制滥造的游戏,使得英豪重蹈雅达利的覆辙。
雅达利大崩溃的发生,固然有粗制滥造游戏太多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雅达利公司自己也在进行粗制滥造,无论是《吃豆人》、还是《ET外星人》游戏的卡带积压,都是因为雅达利自己的游戏品质管控出了巨大的问题,直接伤害了雅达利的口碑和信誉。
计算机本就是一个通用的工具,不是专门的游戏设备,所有的计算机公司,都没有办法对其上运行的程序,进行过于严格的限制。
在计算机上运行的游戏,也是这种软件程序的一种,并不是陈兵能够轻易限制的。但英豪认证游戏的推出,会将自由游戏与英豪的认证游戏明显的区隔开来。
英豪认证过的游戏,有足够的品质保证,可能用户不一定喜欢玩,但一定不会被贬低为粗制滥造。
至于那些自由发行的游戏,即使粗制滥造,也与英豪的游戏平台已经完全无关了。其实只是把英豪的F系列,当成通用的计算机工具来使用罢了。
感谢书友 、、、还没发现、尘事过客的月票支持,感谢书友们的推荐票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