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是西方国家之间博弈极为激烈的年代。在冷战逐渐缓和的大背景下,灯塔这个带头大哥,正在受到手下诸多小弟的挑战,这些小弟都在试图摆脱带头大哥的全面控制。
经过30年的发展,原本在二战之中元气大伤的欧洲,已经恢复了经济元气,为了摆脱灯塔的控制,欧洲正在逐渐的联合,欧洲经济共同体发展很快,甚至开始提出统一欧洲货币、对抗美元的计划。
霓虹更是在不停的与灯塔进行产业竞争,对灯塔的贸易顺差持续扩大,“霓虹可以说不”的思想已经开始明显抬头,在霓虹内部非常有市场。
小弟们纷纷起了自立之心,但他们有些忘了带头大哥的心狠手辣,于是就有了1987年的《广场协议》、1992年的英镑危机、1998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
陈兵前世做了半辈子的电子行业分析,能够看到的资料,远不是普通商业分析机构,能够看到的那些表面资料,对于这一段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极深。
冷战缓和之后,80、90年代,灯塔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压制手下诸多小弟之上,这才给了内地改开,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在这段时期,都在积极的拉拢温和的兔子?
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各国来拉拢兔子,也不过是为了在这场复杂博弈之中,寻求更多助力罢了。
陈兵之所以选择到中大读书,将创业的根基之地放在香江,就是看重了这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窗口,可以借助香江这个特殊的自由港口,来尽可能多的整合全球资源,扎稳根基。
陈兵自从创立英豪以来,就毫不掩饰的不断在特区进行投资,不怕因此引起港府的打压,就是知道关于香江问题的博弈,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港府甚至他背后的腐国根本翻不起什么真正的浪花来。
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陈兵找上摩托罗拉,主动提出帮助摩托罗拉,在亚洲推广手机通讯技术,如何不被摩托罗拉重视和欢迎。
香江别看地方不大,本身的市场容量很有限,但香江却背靠内地,同时在东南亚有着极强的辐射和影响能力。
而且香江此时还被腐国控制,如果陈兵真的能够帮助摩托罗拉拿下香江市场,对于摩托罗拉的全球布局,就会产生极大的帮助。
这里所说的拿下香江市场,可不是说把DynaTAC8000X这个手机卖到香江,而是指拿下香江移动通讯产业的主导权。DynaTAC8000X现在是世界上唯一一部能够商用的手机,根本不愁卖,并不需要陈兵帮什么忙。
陈兵这次在灯塔待的时间很长,电子展结束之后,仍然又逗留了二十多天,直到九月中旬才返回香江。
这一段的逗留,除了与灯塔的诸多计算机厂商、电子游戏厂商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与摩托罗拉达成了在手机移动通讯领域的全面合作协议。
回到香江之后,英豪将化身为摩托罗拉公司的马前卒,冲锋在第一线,去帮助摩托罗拉,或者说灯塔的AMPS标准,去亚洲攻城掠地。
英豪这么积极主动,当然不是为了投靠一个大哥,去抱什么大腿,用市场换技术这种思路,不仅内地可以用,英豪也可以用。
英豪出人出物出力,帮摩托罗拉打天下,得到的报酬,就是全面的技术支持,和各种通讯技术的授权许可。
此时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都有自己的通讯巨头,而英豪,在通讯领域还只是一个刚刚冒头的新兵,一个小萝卜头罢了,也不会引起摩托罗拉的什么培养竞争对手的担心。
英豪要拿下香江移动通讯市场的主导权,第一个要拿到的就是相关的营运牌照。
此前英豪已经向港府申请过几次通讯牌照,但都被驳回了,只获得了一个不被重视的寻呼牌照,想要短期内通过申请的方式,获得牌照已经是绝无可能了。
但英豪却可以通过收购香江现有电话公司的方式,去获得这些通讯牌照,而且陈兵此时也已经找好了,要下手的目标。
被陈兵盯上的收购目标,就是在香江垄断经营的香江电话公司。
香江电话公司历史非常的悠久,最早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20年代,过于古远的历史就不说了,在二战结束,香江重新落入腐国管理之后,香江电话公司就垄断了香江的市话业务。
作为最重要的基础通讯服务商,香江电话公司的控制权,一直掌握在腐资财团手中。此时,香江电话公司的控股股东,是在香江四大洋行之一的怡和。
怡和最早是依靠鸦片贸易起家,并依靠这种肮脏交易赚取的利润,在香江落地生根,有一句话叫“先有怡和,后有香江”,由此就可以看出这家洋行在香江攫取了多少利润,对香江的影响力有多大。
一般情况下,想要收购这种资产,是很难获得成功的,但此时正是香江经济动荡的时机,怡和对香江的前景颇为担忧,已经起了逃离之心,加上在这次金融动荡之中出现了严重的资金紧张,正在不断的抛售资产。
怡和并不是直接控股的香江电话公司,而是通过其集团内重要的成员,置地集团来间接持股。
置地是怡和的核心资产,在70年代,香江经济快速腾飞的过程中,扩张的非常凶猛,不仅持有大量的物业,也持有很多基础民生产业的控股权,其中最知名的就是香港电灯和香港电话。
就在去年,香江没有发生经济动荡之前,置地还耗资47亿港币,拿下了香江中环的地王,也因此而动用了大量的金融杠杆,债台高筑。
到了去年下半年,香江出现严重的经济动荡,港币大幅贬值,置地也因为物业租金暴跌等原因,迅速跌入了经营困境,不得不大量的低价抛售手中的资产,进行重组自救。
这就是陈兵盯上的,收购香港电话公司的最佳时机,这次去与摩托罗拉进行谈判,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就是在密谋这次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