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几个灯塔工厂改造之后,可以负责为客户提供先进技术验证,以及小批量的生产制造。
但一旦客户需要大批量的制造服务,灯塔的工厂就不适合了,因此在李家坡建立一个新的工厂,也就势在必行。
虞博士,您这次回去之后,就可以开始着手与李家坡方面谈判,将这个工厂的基建先推动起来。
至于这个工厂的工艺制程,肯定要上我们能够达到的最先进制程。
具体的制程规划,可以晚一点再进行确定,看我们的先进制程能够推进到什么样的水平。”
虞博士以及诸多海外团队,听到陈兵明确了李家坡的新厂马上就要开始启动,一个个暗自开始摩拳擦掌起来。
虞博士也毫不犹豫接下了,与李家坡进行沟通的工作,“李家坡对我们英豪的工厂,一直是很积极支持的。
回去我就与那位大公子进行联系,估计很快就能确定新的厂址。”
讨论到这里,其实陈兵对于半导体业务的布局,已经基本讲清楚了,他也开始做最后的总结。
“诸位,英豪是半导体行业的新兵,但我们英豪对半导体产业的投入,却是不惜代价的。
英豪未来的半导体生产体系,会划分为三个大的版块。
第一个版块,就是在灯塔的七座工厂,将陆续进行改造,这些工厂的总体定位,就是先进工艺的研发,以及就近为灯塔客户提供各种技术服务。
第二个版块,就是李家坡的两个工厂,李家坡将成为我们英豪的主要大规模生产基地。
第三个版块,就是内地的半导体工厂。
内地的工厂因为巴统的存在,制程水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内地工厂的定位,就是主要满足内地的市场供应,以及为海外生产体系提供补充。
未来两年,将是我们英豪,进行半导体布局的关键节点,还需要大家的辛勤耕耘。
我希望,两年之后,我们英豪的半导体布局,就能够基本成型,能够为我们英豪半导体业务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陈兵这次与团队要明确的,就是IC制造部分的整体布局,至于IC设计方面,陈兵并没有多谈。
英豪的几个重要的IC产品线,都是针对未来市场的,陈兵对这些IC产品的重要性非常清楚。
但现在去过多谈这些未来产品,其实意义不大。画饼画的再大,也要等到这些IC产品,在市场上被广泛接受和应用。
后续随着这些IC产品,陆续开始流片和生产,各个IC设计团队,自然会与IC制造的团队,逐渐的融合起来,并不需要陈兵现在用嘴来多说。
将英豪主要的产能建在李家坡,也是当前陈兵唯一的选择。
在亚洲地区,能够适合发展半导体产业的地区就那么几个。
内地现在基础不够,又受到巴统的严格限制,陈兵还无法将内地作为核心生产基地。
至于香江,虽然还暂时算是自由港,但香江已经确定了要回归,在香江建先进的半导体产能,同样要受到巴统的阻挠。
霓虹、对岸、宇宙半岛,这几个都是英豪潜在的重要竞争对手,陈兵不可能把产能基地设到对手的老家去。
在全亚洲的备选中,仔细衡量下来,李家坡就是唯一的剩下的可选项了。
通过这一次的讨论会,或者说是陈兵的战略解说会,英豪的诸多技术团队,也终于清晰的了解了陈兵的布局规划。
对于陈兵的这种布局,这些技术团队的人自然是大力支持的。
无论是陈兵将生产制造作为英豪的基础,还是启动对前沿技术的研发追逐,甚至新工厂的继续筹建,都显现了陈兵在半导体领域会持续加大投入。
可以说,陈兵现在作出的这些决策,对于这些技术人员来讲,就是最梦寐以求的支持。
等到这些海外技术团队,结束了这次对沪海访问和交流,陈兵也启程离开了沪海,去考察内地新IC工厂的选址。
陈兵对内地的布局规划是极大的,建设IC厂其实只是英豪布局中的一环。
如果从管理方便的角度,其实英豪的下属各个工厂,尽量集中在一起,是管理最方便的。
但陈兵显然考虑的更多的是,对内地市场对覆盖辐射能力,以及对内地人才的吸引能力。
因此,陈兵提出两年建一个IC工厂的时候,从最开始就是准备要进行分散布局的。
内地高校资源聚集的城市其实并不多,而且都是那种经济基础相对雄厚的区域核心城市,陈兵是准备在布局内地时,一个一个城市去陆续建厂的。
这是一个长期的计划,跨度最少十年以上,因此陈兵要考虑的不是要不要在这些城市建厂,而是建厂的合理时间时间顺序。
IC工厂的选址,其实要求很高。需要对所在城市的工业基础、交通、人力资源进行全面的综合考虑。
陈兵这次去考察的备选城市其实只有三个:建康、江夏和临安,都是靠近长江黄金水道的城市。
至于其他的内地城市,暂时来说还缺乏一些基础,建厂的顺序只能往后排。
英豪现在在内地的名声已经极为响亮,三个备选城市,对于英豪的投资意愿,都表现出了极有诚意的支持。
这三个都是省会城市,陈兵前来考察时,不止当地的知府出面全程陪同,三个省的巡抚也都亲自出面进行了热情的接待。
陈兵在三个城市仔细考察了一圈,进行了各方面的全面评估比较。
临安,虽然经济也算发达,但此时的工业基础、人力资源上,比另两个备选城市却明显差了一筹,就被陈兵第一个否决了。
江夏与健康从高校分布、人才储备、经济发达水平、工业基础诸多方面,其实两个城市是不相上下的。
而且两个城市一样,都是内地长江水道上的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长江是内地沟通东西的重要黄金水道,但也是隔绝南北交通的巨大屏障。
内地此时还没有后世的经济实力,能够在长江上建起上百座大桥,此时最重要的两座沟通南北的长江大桥,就在建康和江夏。
不过综合评估下来,江夏却有一项优势,是明显超过了建康的,那就是对其他地区的辐射能力。
江夏九省通衢之称可不是白叫的,对于周边几省的辐射能力是要远超过建康的。
而且英豪其实之前,在建康已经设立了一个电视机显像管的工厂,在建康已经有了不小的布局。
最终,陈兵将这一次的建厂城市,选择在了江夏。
陈兵在内地建厂,一向是对土地需求很大,这到不是陈兵想要趁着土地便宜,去大规模的圈占土地,然后等着地价增值。
陈兵建厂需要土地大,主要是为了将来的产能扩充做预留。
陈兵在考察这些城市,这些城市自然也在调研英豪,而英豪过去在特区和沪海的投资经历,也让江夏方面极为信任。
英豪在特区已经建立了十几个工厂,仅仅是英豪的产业园区,都已经有了两个,员工人数更是多达几万人。
而在沪海,陈兵不仅设立诸多的工厂,雇佣了大量的员工,而且与沪海当地上下游的厂商,互动也极为密切,对沪海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同样突出。
这次英豪决定把IC工厂放在江夏,江夏自然是希望,英豪能够产生同样巨大的经济拉动作用。
江夏对于英豪这个项目自然也是支持力度极大,虽然直接给出的工厂用地只有200亩,但在英豪的周边,却同样预留了不少的土地。
双方的这次投资签约规格极高,甚至首都的一些相关管理口,都派出了足够级别的人来参加签约仪式。
英豪之前大力投资的特区、沪海都是沿海城市,东部沿海城市在吸引外资上,是有先天优势的。
江夏在内地的地理分布上,其实已经是中部的城市。这次英豪在江夏进行的投资,其实是内地非常希望看到的结果。
这些首都各管理口的人,前来出席这个签约的仪式,也是为了明确表达这种支持态度。
陈兵这一次出差,时间又是两个多月,除了布局IC工厂的事情之外,顺路还与几个城市,谈妥了研究院的几个分院设置。
等到陈兵再次回到特区之时,时间已经进入了八月初,今年的上半年,陈兵几乎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内地城市转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