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冰城研究分院的视察,让陈兵颇为满意,研究院内的研究人员,一个个干劲都很足。
这个研究分院成立的时间刚刚一年,许多原本隶属于高校的研究人员,以前长期受困于研发资金的不足,有力气无处使,到了研究分院后,有了英豪的资金支持,自然就很快爆发出很大的热情。
而且英豪研究分院这里不仅有资金,ARM1和FPGA等都是极新的产品,围绕这些新的产品进行研发,就更容易出成果。
这些技术成果,既能转化为学界最看重的论文,甚至也能转化为实际的收益。这对研究人员的工作热情,同样是极大的刺激要素。
陈兵这次来冰城主要目的是视察,需要交流谈判的内容不多,考察行程比去年就效率了很多。
几天之后,陈兵就离开了冰城,继续南下前往吉省。
陈兵去年就拜访过吉省的光机所,并且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在吉省陈兵并没有多做停留,只是听取了一下与光机所几个合作项目的汇报,就再次启程前往了首都。
这次前往首都,同行的人还有不少长光所的领导和专家,而前往首都的目的,就是参加一场全国性的光学技术研讨会。
光学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其实是既熟悉又陌生的领域。
说是熟悉,其实普通人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光学的现象。人有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其中视觉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而视觉的基础就是光学。
光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无所不在,也因此在中学的基础物理教育中,光学知识就是基础的部分之一。
但其实大多数人,对光学的掌握,也就到这个水平就截至了,再继续向下深入的光学知识,其实绝大部分人都没接触过。
光和水一样,都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基础,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利用光。但对光学知识的大规模运用,是到了近代的事情,而随着对光的系统性研究,光学的应用发展却非常的迅速。
涉及到光学的产业其实非常多,例如照相机等成像设备、电灯等照明设备,在20世纪初就已经形成了巨大的产业。不过这个阶段,光学和电子虽然已经有了理论上的关联,但其实基本上还是各自独立发展的。
但自从50年代之后,光学与电子的结合,就日渐紧密起来,并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综合性学科,光电。
光、电技术的密切结合,标志性的技术突破,就是激光的发明,接下来发光二极管、液晶、光伏太阳能、光电成像、光通讯等光电技术就开始井喷式的出现。
随着这些技术纷纷进行产业化,到了后世,光电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巨大、庞杂的体系,应用开始遍布诸多的领域。
看看前面随便列举的这几个例子,任何一个拿出来,其实都已经是规模十分庞大的产业领域,每个领域里也都有那种名声响亮、利润丰厚、规模巨大的大型科技公司。
众所周知,现代电子产业中,半导体是一个核心的基础技术,但其实光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同样也已经成为了现代电子产业的基础技术。
只不过,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更加的系统,各种工艺流程的通用性也比较高,因此很早就被公认为了电子产业的基础技术。
而光电技术的发展路径,与半导体正好相反,光电技术从起步的时候,就是极其分散的,各个子领域几乎都是独立的在进行发展,而且技术、工艺的通用性也不高。
等到诸多的领域都发展到十分巨大的规模之后,回头一看这些分支领域,其实都是在光电技术这个笼统的称呼之下。
在陈兵前世的历史上,光电技术就是内地发展较晚的领域,也是被西方垄断和打压的重灾区之一。
在西方,光电技术也是从60年代才开始广泛兴起的,大多数光电领域,都属于前沿的技术方向,而这些技术几乎都一度被西方进行过很严格的封锁,这是内地光电技术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同时,作为前沿的技术领域,光电技术的背后,是以精密加工、材料等诸多先进工业基础技术为底部支撑,想要发展光电技术,也需要先有足够的系统性的工业基础。
而内地80、90年代,更多是在搭建这些工业基础,直到新世纪之后,内地的诸多基础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之后,内地才有能力在光电领域,进行追赶。
但这种光电技术的落后情况,与半导体产业的落后一样,成为了拖累内地电子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
新世纪之后,经过约二十年的辛苦追赶,内地在光伏、显示等几个分支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重大的突破,但其实整体的落后局面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只不过差距确实是已经有了明显缩小罢了。
80年代,其实是光电技术最重要的萌芽期,诸多光电技术其实都已经纷纷开始出现,但这些技术的全面产业化,还要等到90年代之后,各种条件成熟。
在这个时点上,其实西方很多人都已经感知到了光电技术的潜力,也有诸多的厂商,在纷纷向光电技术领域进行大笔的研发投资。
但身为重生者的陈兵,却比任何人都清楚,光电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会有多么的巨大。
英豪在创立的时候,第一个产品就是掌上游戏机,而掌上游戏机的一个核心配件,就是LCD显示屏,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光电器件。
这几年,陈兵的产业布局越来越深入,产品线越来越宽,需要涉及的光电技术也日渐增多,而在光电技术方面的基础薄弱,也就日渐的明显。
过去几年,英豪在规模逐步做大的同时,一直在向上游进行布局,其中半导体和光电领域很自然的成为了陈兵重点布局的方向。
英豪的实力,也是这几年一点点积攒出来的,向上游布局的时候,也必须量力而行,在资金不足的情况,陈兵优先布局的是半导体,而不是光电领域。
原因也很简单,西方的半导体产业已经全面产业化多年,需要追赶的紧迫性更高,而光电产业整体还处于萌芽期,可以略微延后一些。
但光电技术部分,陈兵其实没有放弃,也选择性的小规模陆续作出了一些布局,例如陈兵早早就从RCA购买了一个LCD的工厂,生产TN型的LCD屏,并已经在向STN\\TFT等更前沿的领域,投入了不少的研发资金。
到了现在的阶段,英豪的资金实力已经足够庞大了,游戏、PC两个庞大的现金流业务,已经彻底稳固,足以支撑陈兵同时开辟半导体和光电两个战场了,陈兵自然要开始对光电产业的全面布局。
然而,陈兵在真正动手的时候,才发现,内地在光电领域的基础,其实比半导体领域还要薄弱的多,相关的人才更加的稀缺。
内地在光电领域几乎没有任何的产业化基础,技术倒是有些储备,也有一些相关的人才,只是这些人才和技术,几乎都集中在了那些比较敏感的领域,至于民用化的技术,几乎就是完全的零基础。
这是让陈兵很头疼的事情,陈兵其实一直在回避那些敏感的领域,但光电技术中大多都是两用技术,想要回避也已经很难了。
去年的时候,陈兵就拜访了长光所,也通过光机学院的名义,与长光所展开了不少的联合技术研发项目。
但光电产业,仅仅搞技术研发是不够的,必须尽快的进行产业化,陈兵在拜访了长光所之后,就找到了长光所的上级单位,科院。
科院体系,是内地最大的科研体系,下属的分支院所,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科技方向,尤其是光电领域,几乎内地的九成以上人才,都是隶属于科院。
科院的使命很特殊,承担了非常多的敏感科研工作,陈兵之前一直在内地大规模的挖角,也零零星星的从科院的体系下,挖走了一些技术人才。
但光电技术相关的人才,涉及敏感技术的太多,已经不是陈兵可以轻易去进行挖角的,只能与科院进行合作的谈判。
去年一年,陈兵一直在各地跑,但其实与科院的谈判一直在进行,只不过这个谈判并不是陈兵在亲自出面,而是被委托给了王安时。
王安时自己其实也是出身科院体系,与科院的关系还是很密切的,但这个合作谈判,依旧非常的困难。
经历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才勉强达成了一个协议,会由陈兵出资,科院出人才、技术,一起组一个新的合资公司,共同推进光电技术的产业化。
这次谈判中,难点非常多,双方的分歧也曾十分的巨大。
首先,就是出资方,科院体系太敏感,是不愿与外资进行合作的。最终达成的方案,是陈兵个人出资,来组建这个合资公司。
陈兵是内地人,出国的时候也一直使用的是内地的护照,陈兵的资金虽然是从香江调进来的,但陈兵这个内地人的身份,还可以勉强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