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进了考场
天圣八年(1030年)正月,贡举如期举行,这是继天圣二年、天圣五年,赵祯皇帝主持的第三次贡举。他在老师及朝廷重臣的教诲和影响下,认识到本朝广开科举之门实在是选贤任能的极好措施。
宋初,贡举虽然每年举行,但取士很少,每届仅十人左右。太宗即位,立即下诏扩大贡举,定下了“十取其一”的原则。四帝赵祯秉承太宗遗风,进一步扩大科举取士,但改为三年一试。
宋代重视科举,由于太祖制定的“重文抑武”国策,科举几乎成为士子飞黄腾达的唯一途径,更由于几届皇帝对科举的重视和提倡,有志者无不以读书为上,不登黄榜死不休。
确实,科举制度实实在在地给予了人们改变自身命运的巨大希望,有的读书人一辈子只做了这一件事,到头来皓首穷经一事无成。
家中幼童尚不识字时,便学会背诵真宗皇帝的《劝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宋朝皇帝劝勉读书人刻苦读书的良苦用心,就在这富贵和美女的赤裸裸的引诱下昭然若揭。
宋初,贡举制度延袭唐制,考试内容也大致如唐,进士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
考试地点在礼部贡院,进士四场试,每天一场。
几日来,每日三更天刚过,黑沉沉的街道上便络绎不绝地挤满了赴考的举子和随从,路边的早点铺和茶室也便忙了起来,早早的开门迎客。贡院在朱雀门外,周围的食店、茶室都挤满了举子和随从,吃完早饭等着贡院放人。
一位老人赶着一只猪挤进人最多的一家食店,有好奇的举子便问:“这天还没亮,你到这儿凑什么热闹?”老者看看周围小声耳语道:“我来卖猪。”那举子笑道:“这儿哪是卖猪的地方,你这只猪打算卖几个钱?”
老者伸出四指悄声道:“要这个数,要银四百两外加一两。”几个举子听了有笑的有生气的,上前对老者推推搡搡,都道:“你上这儿起什么哄,你穷疯啦,这人是个疯魔,赶了出去。”老者边躲边道:“且听我解释,猪身重五十多斤,时价一两。”说完看着大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