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没想到我们阿袖还有藏书的嗜好!若是天下人都像阿袖你这样爱书,我楚国可就财源滚滚了!”
熊槐这么一说,郑袖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就在这时,宦者来报郑康来了,郑袖也松了一口气,小声道:“总算是来了!”
“让他进来吧!”
宦者远去后,熊槐慢慢起身端坐。
郑袖也端庄地侍立一旁。
“臣郑康参见我王!”
“郑大夫免礼,过来坐下说!”熊槐指着一旁的另一个躺椅说道。
郑康有些尴尬,他可不敢躺上去,也不好不坐,便只得坐在躺椅边上,挺直了身子。奈何躺椅不实落,腰部必须用力,躺椅方能不动,可怜郑康没过一会便汗湿衣襟,不如不坐。
“书,都收到了?”
“回大王,工坊管事已经将书送到了,墨经、论语、易、诗各百册!”郑康语气有些激动。
他实在是不能不激动,这天大的好处又落到郑家了。在他眼里这不是书,而是无尽的财富!他清楚地知道,一旦纸质书籍在列国传播开来,将引起多大的轰动就凭楚国对于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垄断,各国权贵、士子必将争相抢购书籍。
“若是寡人将这些书交给你,你打算如何处理?”
“回大王,臣以为书籍必是我大楚变强的最大利器!”
“如何说?”熊槐打算考考郑家话事人的眼界与见识。
郑袖在一旁也暗暗紧张起来,她可不想大父将这壮大郑氏的机会葬送了。
“臣言书籍之利有二,其一,臣欲携带书籍周游列国,臣相信各国权贵、士子,没有人能抵挡这些书籍的诱惑,他们必将甘心花大价钱购买书籍,只要造纸术与印刷术一直掌控在我们手中,书籍就是我们源源不断的财源,足以支撑大王变法、强兵;其二,列国士子也会为了遍览群书而纷纷涌入我国,只要我大楚的书籍足够多,就能吸引无数的士子留在楚国,大王何愁这些士子中不会出现像商君、吴起这样的人才呢?”
“哈哈哈!郑大夫所言有理,”虽然总结地不算全面,但总算没有一心想着钱财,钻到钱眼里,不枉费熊槐着意栽培,“纸质书籍轻便易携带,印刷术可以批量成书,日后不会再有典籍遗失这样的憾事了,我华夏文明亦可以快速传播,民智可以启蒙矣!”
郑康躬身道,“大王有圣贤之心,天下人之福呐!”
“寡人打算在百家学院建立一座图书馆,藏尽天下典籍,将百家学院打造成天下读圣人的圣地!”
郑袖娇笑道:“大王,这不是臣妾的主意吗?”
“哈哈,是阿袖给了寡人灵感!寡人就让你当这个大楚图书馆第一任馆长吧!”
“好呀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