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思索片刻又问:“你意如何?”
“声东击西!弟与兄兵分两路,弟领一路渡汝水佯攻许城与岸门,魏必急救,兄则领主力直攻襄陵,必下之!”
“你须多少人?”昭阳问道,显然是赞同昭雎的分兵之计。
“你七我三!”
昭阳思考片刻,点点头道:“就按你的谋划行事,只是你只有三万人,切不可与敌硬碰,当以疑兵惑敌为上。”
“弟晓得分寸!”昭雎平静道。
十月中旬,楚十万大军于陉山集结完毕,左司马昭雎领三万人大张旗鼓地离开陉山一路向北,十月底渡过汝水后再次兵分两路向魏城许、岸门杀去。
魏王虽然对于楚国的报复早有心理准备,面对楚军的讨伐,依然大惊,连连向两城增兵,同时向秦国派密探,打探魏使张若索要河西之进展。
与此同时,令尹昭阳领七万大军偃旗息鼓一路潜行,经陈县后又一路向东北行军,抵达楚、魏边境之后便隐藏起来,静待袭城时机。
十一月初,楚师攻许城受阻,两路败退。
就在魏人疑惑楚军为何只有三万人时,襄陵被围的消息却将魏王惊得当场晕厥。
魏人也终于明白,为何区区三万人就敢讨伐魏国,原来那只是佯攻,楚人真正的目标是襄陵!
魏王昏迷不醒,太子嗣面对这种情势也没了主张,魏国一众大臣皆人心惶惶,有人主张派使者前往郢都求楚王退兵;还有主张向秦人、齐人搬救兵的;却唯独没有人敢站出来,领兵解襄陵之围。
满殿大臣争吵不休,魏嗣看在眼里愁在心中,他总算体会到了身为王者的不易。身为王者,不怕群臣争执,最怕自己没有决断。他想到了公孙衍,若有他在,自己何须如此惆怅?
他甚至后悔没来得及将恩师惠施请回来。
魏国已经与楚国断交,楚王受此屈辱,怎肯答应魏国求情?张若正在向秦人索要河西之地,此时求援于秦,秦人定然以河西之地为要挟,大王定然是不肯答应的。想来想去,便只有向齐人求援了。
魏嗣心中咆哮:“魏国何以至此?”
他一面命公子黄领兵解襄陵之围,一面令人前往临淄寻求齐国援军。
公子黄平庸之辈,从未领兵征战过,他深知楚师强大,更知楚帅昭阳精通谋略,是以一直在大梁城拖拖拉拉不肯出发。魏嗣不得已下诏将其训斥一番,公子黄才惶惶然领着五万人向襄陵进发。
魏军尚未到雍丘,便闻襄陵陷落之情报。
公子黄惊呆了,这...这也太快了吧!虽说襄陵只有五千守军,好歹城坚粮足,怎么就连十日都没能坚持下来?
更要命的是,就在公子黄踌躇间,斥候来报:楚师留一万人守城,五万人向雍丘攻来。公子黄慌了,他何曾见识过这阵仗?
有人建议他进驻雍丘以阻挡楚军,怕死的他却以守卫大梁为由带兵逃回了大梁。
楚军顺势占领雍丘,兵锋直指大梁。
天下哗然。